你不應該「想來日本工作」 出走醫學系進入日本総合商社的 ONION
到目前為止我們作了40場的人物專訪。當作一件事情太過頻繁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個「框架」,過去我常對每一個受訪者問「你為什麼想來日本?」、「你會在日本待多久?」、「你未來會不會想去其他地方看看?」。但這些框架是不是適用於每個人? 答案是否定的。READ MORE
到目前為止我們作了40場的人物專訪。當作一件事情太過頻繁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個「框架」,過去我常對每一個受訪者問「你為什麼想來日本?」、「你會在日本待多久?」、「你未來會不會想去其他地方看看?」。但這些框架是不是適用於每個人? 答案是否定的。READ MORE
這是我們在2015年的最後一個專訪,受訪的是另一個在日本追夢的女生 Hsuan。
這一整年下來我們訪問了40位左右在日本工作的台灣人,聽到了許多不同的職涯故事。40幾個訪談下來的感想是這些故事可以分成兩種: 一種是跟自己相似的,一種是跟自己不相似,而且很難想像的。我是一個從小考試用成績、出社會用薪水、在公司用KPI來想事情,每個禮拜都要看5本商業雜誌的小孩,訪問到跟自己相似的人時,經常喜歡問「你怎麼做到的?」、「要怎麼樣才能跟你一樣?」 另一種故事,通常會嘴巴張得開開的,聽受訪者講一段神奇的自我介紹,接下來跑出來的問題常常是「你到底在追求什麼?」、「為什麼你會這麼想?」READ MORE
2015年已經接近尾聲,下禮拜開始日本就要去放假了,所以商業雜誌紛紛推出了2016年的經濟預測。其中一個關鍵字是「Sharing Economy」(共享經濟)。NIKKEI BUSINESS更特別把焦點放在現今共享經濟的兩大指標公司 – Airbnb跟Uber。READ MORE
前陣子我們分享了一篇關於日文程度的文章,討論來日本工作時需要具備多好的日文程度。我想其實大家的擔心或疑問都是對的,來日本工作,不說環境、文化,光是語言就是很大的衝擊。但這不代表你該停止你 (來日本) 的腳步 (如果你有想來的話),而是要為自己準備好因應這個衝擊,其中一個重要的準備就是調整好你的心態。READ MORE
台灣最近似乎常看到「Fintech」(金融科技) 的相關報導,或許是「第三方支付」的話題帶動了大家的討論。無獨有偶,日本現在也吹起了一股Fintech的風潮 (雖然很久前就有,但是最近媒體大幅報導)。這個禮拜的Nikkei Business 跟 週刊エコノミスト 都以封面報導這個話題。Nikkei Business 說「你還不知道Fintech就虧大了!」(フィンテック、知らぬと損する),週刊エコノミスト以「銀行的破壞者」(銀行の破壊者、フィンテック)來形容。READ MORE
大家記得「在日本工作生活台灣人的「分佈統計」」這篇文章嗎? 目前在日本有4萬多的台灣人,散布在日本的47個都道府縣。在文章的最後,我們開始了一個小小的企劃 – 要「訪遍日本」。
過去我們訪問的人都在東京,但大家都知道日本不是只有東京,而且也不一定每個人都只想來東京工作。所以我們決定也跨出東京,去看看那些散布在日本其他地方台灣人的職涯故事。READ MORE
前陣子在金鐘獎上「憲哥」的演講引起了喧然大波,也點出了台灣娛樂產業走出國際的一些議題。希望從對日本的觀察,來看是否有台灣可以借鏡的經驗。很多人可能以為日本文化鮮明,有日劇、有偶像、動漫,在海外的推廣應該沒有太大的困難,但其實日本也正在煩惱如何將他們的娛樂文化推行到海外。READ MORE
認識奕寬是因為網站的一封來信。 有一位讀者想介紹她的朋友讓我們訪問: “他原本是台灣街舞老師, 也在演藝圈做製作人。 前幾年沒聯絡突然就跑去日本投資房子還做日本的演唱會編舞。 我覺得這朋友蠻酷的希望你們一定要報導他!” 街舞老師? 製作人? 投資房子? 日本演唱會編舞? 一些串不起來的單字讓我很好奇他來日本的心路歷程, 就跟奕寬約在渋谷的一家咖哩店碰面…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