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後心得,海外職涯: 不安與精彩交織的故事
日本商社的 12月,幾乎可以說是被各種忘年會以及酒精填滿。
照顧我一年的日本老頭部長,做到 12月 22日為止,上週五幫他辦了送別會,席間他告訴我們因為事情太多處理不完,所以他會到 29日才走,所以有想個別面談的人就盡早預約。想說有這個機會當然不能放過,趕快上系統預約了周一早上一個小時的時間,想好好請教一下部長並進行人生相談。
日本商社的 12月,幾乎可以說是被各種忘年會以及酒精填滿。
照顧我一年的日本老頭部長,做到 12月 22日為止,上週五幫他辦了送別會,席間他告訴我們因為事情太多處理不完,所以他會到 29日才走,所以有想個別面談的人就盡早預約。想說有這個機會當然不能放過,趕快上系統預約了周一早上一個小時的時間,想好好請教一下部長並進行人生相談。
If you are a fan of Japanese comedy, you must be aware of the existence of Yoshimoto Kogyo. Mayu learned about Atsushi Tamura from the comedic duo London Boots #1 #2 (Lonboo) that is represented by Yoshimoto agency ten years ago and he became her ambition to work at Yoshimoto even though she had no idea what was ahead of her. However, ten years later, we are now in Yoshimoto’s Tokyo headquarter listening to the journey of her dream.
為什麼要換工作? 不外乎就是希望自己可以獲得更多的價值。 價值的定義可以是物質的, 例如薪水或是福利, 也可以是非物質的, 例如家庭/工作的平衡,對工作的熱情, 或是和同事的相處。 而這些價值觀也會隨著時間,想法或是大環境的變動而改變了評估的指標。READ MORE
Japankuru – Let’s share our Japanese stories!
在近年的訪日旅遊熱潮中, 除了新創公司之外,也有其他公司用不同的方法進入這個產業,Japankuru 就是其中的一個。一年365天,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日本全國各地跑跳取材的他們,都是旅居在日本的外國人。他們每一天持續不間斷,透過各式各樣的社群網站及媒體,向全世界傳遞他們親身感受到的日本魅力!這次我們很開心訪問到了 Japankuru 的 Chief Producer-Juli、Global Daily 裡 Digital Marketing 的負責人-中村、還有在 Japankuru 裡負責繁體中文內容製作的于婷,想來了解一下他們在近年的訪日旅遊熱潮中,有什麼樣的心得與嘗試。
一般認知上,觀光相關的畢業生在台灣就業市場也許不是優勢的一群,在我們來到日本後,其實也發現很多日文觀光相關學系的台灣人在飯店工作,除了得被迫接受排班制度,影響生理作息之外,平常多半也會因為排班制導致和其他朋友的交流變的很少,另外受到日本同事欺負的事情也偶有耳聞。但 Maki 充分瞭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每件事多用心一點點,透過大學最精華的時間,利用國際交換學程,反轉了自己競爭力,開啓了這趟實現夢想的序幕。
「お二人はどんな繋がりでしょうか。(妳們是怎麼認識彼此的呢?)」在被無數個女僕店員問了無數次同樣的問題後,還是無法好好回答的我與Jill之間,其實並沒有太複雜的關係,只是要解釋起來似乎又沒有那麼簡單(笑)。
大家好我是于婷(在網路上則以「瓶顆」這個筆名活躍),牽起我與Jill緣份的正是這個縮寫叫WIJ的網站,第一次見面就約女僕咖啡的我們,接下來的日子裡,會一同走訪日本大小女僕咖啡店,為大家介紹女僕文化喔!Jill更特別想透過這系列的企劃,澄清一些大眾對女僕們的誤解!
在我們的網站中,分享科技業跟人文領域背景的專訪文太多,似乎少有醫藥生物相關領域的分享,每當有學弟妹問我: 如果想到國外工作,身為一個第三類組的學生要怎麼計畫會比較好? 其實所謂的「比較好」好像太籠統,「會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甚至「找到好的工作」才是問題的核心。另外,在這裡稍微喚起一下大家的回憶,所謂第三類組,就是大學聯考多讀一科生物學,也就是大家普遍覺得「真的很難找工作」「當初鬼遮眼選錯科系」「念到博士出來不知道幹嘛」的族群。
| 關於 Jill
能在日本生存下去的人,大概可以分成幾種:家裡有錢的人,有特殊技能的人,或是有異於常人的興趣,堅毅,耐操,血液裡又參雜許多不安於平凡人生的性格元素的怪人(我個人定義是正向的形容詞 笑)。
藉由先前網站的專訪,認識了這位台灣女生。如果真的要說,她應該就是可以用上面那個正向形容詞來描述的族群。最近她在日本轉職成功,並且服務於某間大型日系公司的工程單位,但有趣的是她在 off 後的另一個身分:
我在澳門出生長大, 高中是念的是理科,但隨著畢業愈近愈發現自己不適合向理科發展,不少澳門學生到了要念大學的年紀都會選擇離開澳門。高中時去過台灣幾次旅行,很喜歡台灣的人情味,加上當時對日本的流行文化(音樂、時尚方面)很有興趣, 就決定去台灣的大學念日文。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