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戲產業跳到影音串流,追求自我價值的實踐 – KKStream 日本客戶經理 Winston

我在大學主修日文,研究所也是在研究日本企業經營,論文以日文撰寫,因此在學期間就已經累積足夠的日文基礎。畢業後進入遊戲日商在台分公司開始,從事和日本母公司溝通產品在地化及營運各項需求的相關任務。由於和日本人開始密集工作,從實務中補足更多與日本人相處的溝通技巧,以及專業領域的用語,加上大量的書信往來交談,獲得大量的練習以持續累積日語能力。

在第一份工作累積與日本人共事的經驗並探索出溝通的模式之後,看到當時的索尼電腦娛樂(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釋出關於產品開發的職缺,為了讓自己的技能組合更上一層樓,因此下定決心轉換跑道。

在 SONY 集團長達6年期間,還經歷公司調整為 SONY 索尼互動娛樂(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LLC),過程中主要負責扶植台灣廠商及遊戲開發者加入 PlayStation 各平台遊戲開發的行列,例如接洽並協助台灣遊戲公司開發 PlayStation 遊戲、國產遊戲上市前後的宣傳及推廣、高雄育成中心的設立與營運…等等,同時也會技術支援各種行銷活動。

有了在 SONY 集團的經歷後,對於自己職涯的期許是想要實際參與產品建置,做出自己的代表作!以前主要是擔任中間媒合的角色,負責雙方協調溝通,長久下來,缺乏從頭到尾參與產品製造到上市決策的經驗,因此如果要再更上一層樓,就要進入產品流程,從產品設計、開發、行銷一路參與,補足過往欠缺的部分。在這個時機點,因緣際會知道了影音串流技術公司 KKStream。除了 KKStream 當時有產品建置相關的職缺之外,其實早在研究所時論文題目就是「音樂串流、音樂下載」,而埋下不解之緣,最後決定一大步跨進影音串流產業。

 

站上前線的職場人生 成就梳型人才特質

 

在 KKStream 的前兩年擔任產品經理,主要負責音樂串流服務的專案,除了設計、開發進度控管外,服務上市後的監控、市場分析,以及行銷規劃建議都囊括其中,期間甚至在新功能開發的時候也跟著設計師一起跑敏捷開發的流程,可以說全心專注於產品服務開發到營運的過程。在 KKStream 產品經理的期間也和開發團隊有非常緊密的業務往來,因此累積不少從產品設計、實際開發到各式流程的經驗。

由於公司的日本產品線增加,為了分工及效率化,目前已專心在客戶經理的業務內容,首要任務簡單說便是作為代表公司的「窗口」,與台灣公司設計團隊密切討論,再與日本客戶進行溝通,因此不僅要全面了解提案的內容,把意念轉達給日本客戶,當雙方發生意見衝突,也要能了解對方團隊的想法,從中協調,讓專案順利推展。

這裡不經要感謝過往十多年累積的經驗,藉由和不同領域的專家打交道,接觸過軟體工程師、政府機關、日本企業主管…等,練就出跨領域溝通職能,並且培養出技術面的專案理解與市場面的策略思維,幫助我成為客戶經理後,能順暢地和日方協調溝通,妥善面對前線交涉的關鍵任務。

 

差不多文化 VS 追根究底 台日工作習慣大不同

 

因為工作內容的關係,流暢且頻繁的溝通是必要的,所以基本上和日本分公司以及客戶窗口每天都會用slack討論事情,幾乎天天都有機會進行 con-call,平均一個月左右會去日本出差一次,之前因為專案進入關鍵階段,連續出差長達18天,而且一回台灣,不久又再前往日本,接近整個月都在日本度過!

由於身處在影音串流產業,比較不會接觸到傳統的大型商社,相較於以前對日本人相當嚴謹和一版一眼的刻板印象,現在面向的日本企業更追求創造力,同時也降低繁文縟節的規矩。因為天天與日本人一起工作,從中發現到雙方對於工作有著不同的習性:台灣人講究C/P值、強調速效,工作上多少可見「差不多文化」的色彩,但也因此保有彈性及應變能力;而日本職人做事實事求是,專案期間的核心會一直回歸到最根本的需求,並且對每個環節都會追根究底,確保百分之百理解,無法接受其中存在沒有釐清的風險,但在精雕細琢的過程,有時也會顯得保守所以每次開會時間都很久(苦笑),最長還開過 4小時的會,就是為了透徹理解每個細節。

除了長年觀察出來的一些工作觀念差異外,和日本人共事必須注重溝通過程的細節,因為日本文化仍然保有內斂的底蘊,修辭用語會比較含蓄,通常對會議討論內容不會有明確的拒絕或肯定回覆,這時候必須要從開會的脈絡中,或是前後句的銜接來理解,而非單純只從最後的結論直接認定。特別是作為「窗口」角色,要同時吸收兩邊不同的需求,甚至可能要有點 「雞婆」,即便和自己業務無關,也要保持「好奇心」去觀察日本人的說話語氣、對方的反應,以及會議討論過程的起承轉合,才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圖說:前往東京參加日本最大的廣電專業展 Inter BEE,代表公司站在第一線,面對企業客戶協助進行導覽說明

「理解」不等於「認同」 從組織策略學會換位思考

 

日本人對於工作的認真程度,真的超越台灣人的想像,特別是從他們身上看到「使命必達」的重要性,要是現在有一項不可能的目標被交辦下來,台灣人經常會先觀望公司的態度再決定如何行動,並選擇先去執行其他比較容易完成的任務。但是日本人不一樣,即使老闆/主管交辦的事項,當下感到很為難,仍會非常認真討論如何實現,就算是和自己的想法不合,在工作上能夠以「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組織」的觀念,朝著公司策略方針執行,而且抱持「あきらめるな! (永不放棄)」堅決的理念,想盡辦法達成公司目標!

從中讓我學到非常重要的一個專業態度:「理解」和「認同」是兩件事,可以分開思考。當爭執的項目是私下無法認同時,也能透過換位思考,從日本客戶的角度去理解,進而將討論的資訊完整的分享給內部設計團隊,有時也需要幫客戶捍衛,或釐清他們真實的想法。

 

學會「讀空氣」與理解日本「價值觀」 加速適應日本職場

 

前往日本工作沒有想像的這麼難,最重要的是保持心胸開放,做好文化衝擊的準備,舉例來說,記得第二次出差日本,剛好遇到年末的忘年會聚餐,原以為就像是台灣尾牙,還慶幸能夠受邀參加,結果不但沒有抽大獎,餐費還要自己出錢,後來才得知日本沒有公司請同仁吃大餐這種傳統文化。

如果對於前往日本工作仍有一些不安疑慮,可以先試著找日商在台分公司,或是與日本長期合作、在日本有據點,能夠爭取出差機會的台灣公司,藉此從事能和日本人深度接觸的工作,學會怎麼和日本人共事,就能給自己更多的準備去建立心態與培養技能,像是熟悉日本的思考模式,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進而洞悉日本人內心真實的想法,這些都是無法透過書本、講座就能學會,只有身體力行後,才能吸收成為開啟日本職涯的養分。

日本職活 Worklife In Japan

文章發布帳號
如果有興趣投稿(匿名可)或是想推薦訪問對象, 請和我們聯絡
contact@worklifeinjapan.net
日本職活 Worklife In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