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徵稿】從大阪下町到東京丸之內-新卒和第二新卒的求職活動

2019年夏天,從大阪轉職到東京剛好滿一年。在三年內經歷了就活、新卒、轉職、第二新卒的不同階段,也常被問就活跟第二新卒轉職的事情,所以想分享一下一路的過程。

 

就職活動

 

小時候由於家裡因素在東京住了幾年,國中回台灣後想繼續深造日本文化,大學就念了日文,畢業後再去京都的研究所專攻日本文學。在碩班一邊研究之餘,也參加了一些國際交流活動和口譯的打工,後來就萌生了想跟更多國家的人接觸的念頭。剛好身邊不少人開始「就職活動」,於是我就展開一年多的就活,目標放在有機會出差或外派海外的國際型大手日商。

當時日本経団連(日本経済団体連合会)規定就活每年3月才可解禁(辦說明會等),6月才可以開始正式面試。不過只有加入経団連的大手日商會遵守這規定,大多新創和外資都會在這之前先搶學生。所以積極就活的學生都會先在前一年的夏天開始投外資銀行、管顧等公司的實習和求職,快的話大一或碩一的時候就會先拿到內定。就算沒有上,也能先累積不少面試的經驗。

當時身旁的朋友也都在投外資,也會勸我要嘗試一下。但我一心認定自己「協調性」很高,符合日商所徵求的人才,所以最後實習跟面試都只報了日商。在面試了快二十家大手日商後,每一家公司問的不外乎是「志望動機」「入社後想做什麼」「學生時代最努力的事」,而我一貫的回答想要「擔任海外事業」「大學社團有團隊合作經驗」,後來拿到一家大手製造商的內定後,覺得事業很國際化、OBOG人都不錯,就接受了內定結束就活。

 

配属活動

 

不像外資在面試時通常就確定好部門,日商是招募通才的「総合職」,入社後會經歷各種職種或部門。像我拿到文科的総合職內定,入社後有可能做營業、行銷、HR等等,地點可能是東京、大阪、甚至日本各地,一切都要等入社後公布配屬才知道。所以有些日本學生在結束就活後會開始「配屬活動」(配活),積極認識公司前輩,想辦法了解內情或打好關係,努力讓人事知道自己想去哪個部門。

那時的我因為私人因素(感情方面…)一心想要去東京,所以也開始「配活」。打聽到關東有自動車相關部門,就努力去考了手排駕照(笑),面試也一直說想去關東的汽車部門。但最後還是被人事說「我們知道你想去東京,但我們會安排最適合你的去處的」

 

新卒│大阪下町工廠的海外營業

 

3月研究所畢業後,4月正式入社,兩週後終於公布了大家的配屬地,而我被分配到大阪的海外營業事業部,東京夢馬上破碎(哭)

經過了四個月的集體研修後,我就正式到大阪事業部上班。地點位在傳統氛圍的郊區(比「下町火箭」再大一點的工廠)。我的海外營業部負責把民生電子產品銷到世界各國,除了非洲以外各地都有,而因為我會中文跟英文,所以主要負責中國或其他華語圈。世界各國有同公司的販賣集團,而大阪總部掌管商品企畫和預算、戰略方針,並定期和販賣公司溝通,確認各國的銷售情況。

我每天工作都會使用中英日文,在入社大約一年多時,也接觸了歐美亞洲印度各國的事業夥伴,也會出國出差用英文報告,工作內容非常國際化,也很感謝公司願意給一個新人這麼多機會。不過公司風氣較傳統,身為營業一週有好幾次飲み会,也發生過幾次嚴重的性騷擾,剛好原本就想要趕快轉到東京,就開始尋找東京的工作機會。

 

転職活動

 

新卒第二年時,我花了快半年準備轉職,大致過程如下:

①登錄轉職網站(リクナビNEXTエンジャパン等)尋找職缺,並準備好「職務経歴書」「履歴書」上傳到網站,公開後就會有公司或仲介私訊scout你。透過scout內容也可以知道自己的市場身價。

②收到仲介(パソナキャリアDODAエージェント)或獵頭公司(Robert Walterランスタッド)不錯的職缺後,進一步約面談,仲介就會介紹更多非公開職缺給你,而非公開的缺通常也比較好。

※不同agent素質跟契合度都不一樣,有點碰運氣,所以推薦併用4-5家大手轉職網站、大手轉職仲介比較看看。

③當時被介紹一家外資管顧的行銷職,就決定投履歷試試看,沒想到就進到面試。

後來為了蒐集公司資訊,在Vorkers(現改名為Openwork)、キャリコネ等平台尋找評價,也詢問了在同樣業界工作的朋友具體的工作內容,還有查了很多新聞報導。在大阪東京奔波之下,面試了兩次後,很幸運的被錄取,馬上就決定轉到現在的公司。

 

第二新卒│東京丸之內OL生活

 

第二家公司在東京車站附近的丸之內,提供顧問審計等服務。而我因為新卒未滿三年就轉職,還沒有真正的專業能力,所以是以「第二新卒」的身份被錄取,薪水待遇跟新卒差不多,不過可以跳過最基礎的研修馬上工作。目前在行銷部負責推廣公司的專業服務給更多的客戶,平時負責製作各種網頁或媒體素材,或辦各種專業講座與活動,也會負責各種社內公關活動。

從傳統下町日商轉到東京的外資,環境改變的非常多,有著各種文化衝擊,目前觀察到的差異如下:

■外資可以自由在家工作、活用flex制度提早上下班,女性產休育休完也能回公司當主管。日商雖然也有一樣的各種制度,但很少人敢在家工作或flex,氛圍比較保守。

■日商注重「報告、連絡、相談」,每天早上都要開朝會報告自己一天的行程,而且同件事有時要重複報告給很多上層的人們。外商基本上一兩週跟直屬上司報告一次就好,也不用像日商要逐一報告「我要去吃飯了」這種細微的行程。

■日商注重團體行動,每天中午都跟同事一起在公司食堂吃飯,下了班也要一起喝酒(當然沒人強迫你,但不參加會被說很難相處)。有年輕前輩午休常在睡午覺,就被上司說很マイペース,居然放棄社交活動…。外資每天中午都可以自由行動。放眼望去也有不少人在睡午覺。平時沒什麼飲み会,考量到職業媽媽,聚會也會約午餐比較多。

■外資幾乎都是中途入社的,每個月也都會有人轉職進來或離開,所以各項業務都會準備好交接資料,業務不會隸屬於人。而日商(特別是大手)轉職的比例少很多,很多人一待就是一輩子,所以很多業務也是隸屬於個人,平常不太會想到要把業務手續給系統化。有人要離職大家反應也會很大。

當然日商也是有好處的,例如:

■日商招募新卒生後,會用心從頭栽培。像我大學從來沒學過商學背景,在台灣或歐美會比較難轉換領域找工作,但在日本就有機會進日商從頭學行銷,轉換跑道。相較之下外商講求「即戰力」,比較不太會花太多時間栽培新人,不過不懂的業務多問前輩也是會教你的。

■日商因為日本就是總部,事業策略跟預算決定權較大,如果進了海外事業部門的話,也很有機會被派到海外工作。外商主要針對日本市場,必須聽從歐美總部的方針,也不會像日商可以自由派人到國外,外派名額可能較競爭。

※以上都只是我的經驗,可能比較極端。不同日商跟外商可能會有不同案例。

 

給大家的建議

 

回首一路的過程,我主要有以下的體悟:

■不要畫地自限,認定自己就是要某業界或某公司

像我當初自以為自己住了日本10年多了,一定很能適應日商,就只應徵日商,結果進去後發現還是不太適合自己,現在在外資反而比較習慣。所以找工作時應該多方嘗試日商外資各個業界,而真的進去後覺得不對也是可以隨時換環境的。

■定期檢視自己對工作的優先選擇

當然不可能有完美的職場,所以我們必須想好自己對公司追求的是什麼?高薪?地點?生活品質?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很難所有條件一次滿足,而不同年紀不同階段,注重的條件也有可能變動,所以搞清楚自己不同階段的取捨後,一旦覺得條件不對,就可以去尋找下一個新天地了!

作者: 余瑞云

 

日本職活 Worklife In Japan

文章發布帳號
如果有興趣投稿(匿名可)或是想推薦訪問對象, 請和我們聯絡
contact@worklifeinjapan.net
日本職活 Worklife In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