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瘋創業 – 日本新創事業的三大趨勢!

全球都在瘋創業,日本當然也不例外。2013-2014年可以說是日本的第四次新創事業潮 (第一波是以Yahoo、樂天為代表的網站事業、第二波是Gree、DeNA等的遊戲事業、第三波是Smartphone)。14年12月、gumi在東証1部上市、另外經營網站廣告的<Freakout、經營兼差平台的Crowdworks也紛紛在東証Mothers上市。

而且這一次的新創事業潮來勢凶凶,不論是資金的規模、或是創業家的素質,同時到位,是過去日本沒有見到的。就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第三支箭成長策略裡也包含了支援新創事業的政策來加持。

如同其他國家一樣,日本也期待這一次的創業潮為日本的經濟帶來改變,而日本的新創事業生態也漸漸成型,以下跟大家介紹日本新創事業在近年來的趨勢。
 
對新創事業的大型投資增加: 獨立VC跟大型企業CVC的活躍
這兩年,日本對新創事業的大型投資愈來愈多。2014年,經營拍賣app的mercari在2014年內連續獲得兩次投資,一次14.5億日幣,一次23.6億日幣。經營新聞app的Smartnews獲得36億日幣的投資,做便當宅配的Star Festival也獲得28億日幣的投資。從13年以來,10億日幣以上的投資案件總共有29件,總共投資的金額高達1015億。
 
原因除了IPO市場的活絡外,有一個重要的轉變是創投(venture capital)的多樣化。
 
獨立創投的增加是其中一個例子,從2013年以來(到2014年10月),總共有37家新的VC成立,投資基金高達2581億日幣。「一直以來,日本都是以金融機構的投資為大宗。但這兩年獨立VC的投資增加,以金額來說有1158億,以間數來說有18家」 (Incubate fund的村田祐介) 
 
另外,大型企業的內部創投也越來越積極。像是伊藤忠商事、YAHOO、Cyberagent、KDDI、fujitv、monex、Omron等企業都設立了內部創投來尋找潛在的投資事業。
 
新創事業國際化腳步加速: 全球趨勢 + 海外VC投資的帶動
另一個日本新創事業的趨勢是born-global firm,意思是新創事業在剛創業的初期就積極進軍海外市場。到目前為止,日本的企業、或新創事業都是先上市之後再將事業推廣到海外。但這幾年,像gumi、mercari、Smartnews都在還沒有上市的階段就已經開始拓展海外事業。
 
以gumi來說,目前在8個國家設有據點,營收裡面有一半來自於海外版本的販售。mercari也積極拓展北美市場,已經於矽谷設立office,CEO山田進太郎有一半的時間都待在美國處理那邊的業務。Smartnews也找來了原先創立Wall Street Journal線上版的Rich Swarovski,展開美國市場的事業,才上線一個禮拜就立即登上美國app store新聞類app的下載數第一名。
 
當然born-global firm不只是日本的趨勢,全世界的新創事業都有加速進軍海外市場的傾向。只是日本在app這一塊的發展,因為手機運用的普及,因此有比較多的新創事業獲得成功。
 
例如由Translimit所開發經營的訓練腦力的app 「Brain Wars」,在上線的半年內就累積了700多萬次的下載,而且在這裡面有95%的使用者都是來自日本以外的國家。「在這個領域來說,先在日本成功後再進出海外的模式太慢了。要像Brain Wars一樣,從創業的一開始就有立刻進軍海外的意識會越來越重要。」 (Skyland ventures的木下慶彥代表)
 
另外,對日本新創事業有興趣的跨國投資會漸漸的浮現。例如Skype的共同創辦人Niklas Zennström所在的英國投資基金Atomico投資smartnews。隨著國外資金的助長,相信這種born-global firm的模式會越來越普及。
 
新創事業與大企業的合作深化: 活用大企業「組織/資金」跟新創事業「創意/機動力」
第三個趨勢是日本的大型企業正積極地建立與新創事業的關係跟加強之間的合作。
 
例如KDDI設立自己的育成中心 「KDDI無限Labo」跟自己的內部創投 「KDDI Open Innovation Fund」,積極地想要跟新創事業建立關係。在14年10月,KDDI發表了「Syn.」的事業策略,投資了120億、計劃整合12個內容新創事業,創造智慧型手機時代的新世界觀。其中包括了KDDI剛併購的生活資訊網站nanapi、經營Fashion app iQONVASILY
 
KDDI的用意在於想要結合KDDI的「組織力」、「資金力」跟新創事業的「創意」跟「機動力」。
 
又例如DeNA也在去年的10月,以50億日幣收購了以經營住宅內裝collection的內容網站的iemo跟經營Fashion內容網站的peroli。從外部引進新創的事業,捨棄大企業的自我主義,以成長為優先。尤其是iemo的村田社長在被收購後就任DeNA的報行役員。某種程度可以說是,以併購的手段來獲的所需要的經營者跟關鍵技術人材。
 
最近甚至有連結Sony、Nissan、ANA、NTT、Isetan、博報堂、JVC、Benesse等10家公司的「Hybrid CVC」 – WiL跟一般的CVC重視如何將新創事業運用到自己公司的事業上比起來,WiL更重視於創業與新創事業的連結,促進共同的創新。「活用大企業裡的人、資源、資金」為最重要的方向。
 
 
目前,日本跟美國的創投投資金額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日本一年的投資金額約1818億日幣; 美國一年約有2兆9600億日幣,是日本的10倍以上。另外,美國還有將近2兆的天使投資人資金,如果把這個也加上,那等於是日本的20倍以上。但是這一波的創業潮,在有許多經驗的連續創業家帶頭、加上日本國內大型企業的合作、海外創投的知識,日本國內對於未來的發展相當地樂觀。
 
話說,日本政府對於鼓勵外國人在日本創業也祭出了新政策,放寬了對創業簽證的規定之外,還設立了幫助外國人申請創業簽證的櫃台,大家有沒有興趣挑戰一下,趕上這一波日本新創事業潮呢!

(資料來源: Forbes Japan, photo via the waving cat)

victorchen

Hi, I am Victor, Co-Founder of WorklifeinJapan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