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rt Blog:
  • All
  • English
  • 在日本的故事
  • 日本求職
  • 日本職場文化
  • 日本觀點
  • 日本語
  • 未分類

文化差異與溝通鴻溝:從力積電和SBI合作破局來看台日合作的挑戰與機遇

在2024年9月力積電與SBI合作在宮城縣建立新的半導體工廠的計劃正式破局。雖然有許多報導指出日本與台灣之間的說法存在顯著差異,但主要問題在於雙方合作過程中溝通的明顯不足。根據各方報導,力積電退出日本合作計畫的理由實際上是正當合理的。由於力積電在日本工廠並未擁有主導權或管理權,其主要透過技術轉移來獲利,自然無法滿足日本經濟產業省對於背書保證的要求。這也引發了對於可能違反台灣證券交易法的法律風險的擔憂。相較於SBI只有金融業背景,日本經濟產業省要求合作夥伴提供背書,反映出對於政府補助金使用的謹慎考量。面對力積電的退出,作為合作計畫的主導方,引用論語發文的強烈抨擊。兩方各有盤算,但在此事件的影響下,日本東北當地政府和民眾又會有什麼看法呢?

 

東北地區的經濟現狀與需求

 

日本東北地區一直以農業和傳統製造業為主,然而,隨著日本經濟發展逐漸集中於大城市,東北的經濟成長停滯。地區內出現了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年輕人外流的嚴重問題,這進一步削弱了當地的消費與投資需求。此外,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帶來的災害重創了當地產業,許多中小企業在震後失去了原有的客戶,無法及時恢復元氣,被迫直接尋找海外市場。然而,語言障礙、國際市場經驗不足等現實問題,使得這些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拓展變得極為困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對高科技產業的引入寄予厚望。高附加值產業如半導體,不僅能創造大量的技術性工作機會,還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與技術人才留在當地,逆轉人口外流的趨勢。從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的進駐為當地經濟帶來了顯著的正面影響來看可見一斑。

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半導體產業進駐東北對當地來說,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半導體產業的進駐讓這個曾經受災的地區看到了希望,激勵了當地政府和民眾對於未來的信心。政府期待透過此類企業的進駐,帶動區域內其他上下游產業的發展,提升技術水準,進一步促進東北的經濟轉型。

然而,力積電取消進駐的決定,無疑打擊了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的期待。對宮城縣等受影響地區來說,這意味著一個重要的經濟機會喪失,且短期內可能無法找到相同規模的替代方案。

 

宮城縣縣民的觀點

 

當地的人們對於曾經在311地震後提供巨大援助的台灣充滿了好奇與感激,但實際上與台灣直接接觸的機會並不多。然而,由於仙台人謙虛、靦腆且保持低調的特質,他們將對台灣的感謝更多地體現在實際行動上,而不是言語中。就像這次準備力積電進駐的過程中,為了讓台灣人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地生活環境,積極學習熊本的經驗,一邊搜集台灣人對居住環境的需求和偏好,一邊默默趕工建設工廠,展現了他們細膩、替人著想的溫柔特質。這樣的情感傳達方式,與台灣人直率、熱情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也因為如此,當地並未因此放棄與台灣半導體產業合作的決心。不愧是挺過311大地震的東北人,面對失望與打擊,他們依然展現出樂觀堅毅的態度。雖然力積電退出了合作,但也因此讓當地有機會更深入了解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運作模式,並推動更多與台灣的交流活動,為未來尋找新的合作夥伴開始鋪路。

 

對東北地區未來的展望與建議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之後,我在東北大學展開了交換留學之旅,中間雖然有短暫回台灣工作,但之後還是決定回來這個地方尋找機會。經歷了研究所唸書跟在仙台的工作經驗,開始認識了這個對台灣人來說仍然陌生的區域。現在搬到東京,透過這次的事件我不禁想到東北這片土地的好與不足。

相較與其他東北地區, 仙台是公認的東北第一。仙台是一個充滿潛力的城市,擁有美麗的自然景觀、舒適的氣候,還具備著都市生活的便利。除此之外,還擁有學術領域的強大資源-東北大學,這所學府培育了許多知名研究學者,並且具有開發新技術的潛能。在這裡,人們溫和且包容,生活在都市與鄉村的交會點上,保持著一種從容與淡然。然而,這種平和的特質,也讓東北在國際交流與發展海外市場的過程中,缺少了一些緊迫感。

東北的優勢顯而易見,但吸引外國投資和人才進入並不僅僅靠環境優越或資源豐富。這裡的人們溫柔善良,充滿韌性,但要真正打開國際的大門,需要的不僅僅是對外界的好奇與友善。吸引台灣或其他外國人,需要的是一個開放的、包容多元文化的環境,以及能夠提供支持和幫助的社群氛圍。這次力積電的退出或許是一個契機,促使當地重新審視國際化的條件,思考如何創造一個外國人才可以舒適生活與工作的生態圈。現在更需要做的是,加強與國際社群的連結,學會打造一個適合不同文化背景共存的環境,讓外國人感受到這裡的溫暖與可能性。我相信,只要保持這種樂觀與開放的態度,東北在未來一定會迎來更多新的機會與成長。

 

Photo Credit: https://flic.kr/p/271ypNh

日文版: 力積電とSBIの提携解消から見る、日台協力の課題とチャンス

N1只是門檻!4個面向評估你的職場日文能力夠好嗎?

N1 是日語學習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不過,若想活用日文能力到日本工作,會發現 N1 只不過是張入場券,要能靈活運用商業日文還有一大段距離。 如果想要快速提高自己的商用日文能力,應該怎麼做呢? 本文提供 4 個面向,讓你能快速評估自身狀態,並對症下藥有效提高自己的職場日文能力。

READ MORE

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雜記 (下)

回到東京沉靜兩天,身體慢慢恢復後才有辦法靜下心來寫關於避難所指揮官水野先生的事情

學生時代聽過一句話 “Lead, follow, or get out of the way.”

好的領導者應該有洞悉問題事先預防的能力,快速組織整合現況做出決策的能力、穩定人心、同理他人、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要有鼓舞人的魅力。

短短四天我就在水野先生身上看到了這些特質。

 

遇到大型災害時,沒有受傷不要哭,也不要光害怕 ! 觀察學習日本人怎麼處理和面對

 

發生地震當天,第一時間發出的求救訊息,就是水野先生的指示。他現場招集了十幾個年輕人。

「我們要對外求助,否則政府不會、也沒有別人知道我們在這裡。請大家跟著我說的一起打字,然後傳到SNS上!」

-我們現在某高中避難、石油暖爐五台、電力只能維持五小時,沒有水,總人數200人,請幫忙擴散訊息通知政府-

講完後,他刻意放慢語氣說:

「最重要的是,請用穩定的語氣,引起注意但不要引起恐慌。穩定的語氣非常重要,要說我們現在平安,不要引起恐慌。」

當晚發出訊息後,透過台灣親友們的努力,我很快就接到大阪辦事處電話,轉達我辦事處已經輾轉聯絡到七尾市長。成功通知這邊有三百人避難,請地方政府協助。我立刻跟水野先生報告。水野先生回應「雖說如此,你會中文還是盡量擴散訊息,中文也好。請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在這裡,引起政府注意。否則我們撐不過三天。」

事後我才知道,他的判斷是多麼正確!原來整個石川北部都是災區,如果不求助真的不會有人注意到。他沒有只是等待,而是主動第一時間就要我們求助,主動出擊!

 


 

隔天我跟水野先生說:「你真的很厲害,一天就把避難所規矩建立起來。而且日本人好守秩序。在這樣的震災中還能遵守規矩,根據你的指示輪流拿飯喝水,不搶不鬧,保持安靜。」

水野先生回我:

「我只是把現有的東西組織整合。重點是在災難現場中,一旦引起紛爭,一定要馬上平息,否則其他人就會模仿。日本人沒有像你說的那麼好,聽說昨天七尾市就有人地震後慌亂,拿了商店的東西沒付錢,後面的人就群起模仿。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但是人就是有可能看到人家這樣做了,就自己也這樣做。所以發生這種事情時,第一時間制止破窗效應,不讓這種事情擴散開來非常重要」

我回想震後第一個夜晚凌晨四點,我在半睡中被兩個老人家吵架聲音驚醒。

原來是爭吵其中一方佔著石油暖爐!夜晚近零度,大家都很冷,200人只有五台暖爐真的很不夠。爭吵中,我聽到了小小的說話聲,是水野先生蹲在一方身邊,輕聲細語的溝通,成功讓他停止咆哮。

他不是站得比老人高、也不是大聲斥責讓老人難看。他的目的是要解決問題,降低對立,不是要爭輸贏,指責誰是錯的,而是用理性的態度跟老人溝通。

 


 

他要求所有人進入避難所都要脫鞋,甚至避難所還放了室內拖鞋,讓大家進出洗手間可以穿。這是我一開始無法理解的。我當時直覺是逃難就是要穿鞋,方便移動也減少受傷。

但是水野先生是對的。

如果避難所是大家唯一可以放鬆休息、睡覺、聚集的場所,那麼乾淨就是穩定人心最重要的舉措!每個人都乖乖脫鞋,把鞋子隨身帶著,到洗手間時則換穿室內拖鞋,所以避難所內,教室改造成的無水簡易廁所的地板都也維持得非常乾淨。只要維持避難所得以保持乾淨和秩序,就是成功!如果環境髒亂,就會變得愈來愈失序,甚至會有更嚴重的事情發生。

 


 

我在自己的社群網站分享了許多關於水野先生的事蹟,在得到了很多迴響。 日本新聞也有報導水野如何管理避難所

水野先生聽到我轉達朋友對他的敬意之後, 他回答:

「我住的地方是田鶴濱地區中心部。自從1月1日的大地震以來,連續的餘震使得損害不斷擴大,情況越來越糟。但是田鶴濱是一個人口約4500人的小鎮,以從事建築工藝為主的工匠之鄉。這是一個情感深厚的社區。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恢復原來的生活。希望日本正在經歷的事情,可以幫助台灣防範之後的災難」

 


 

台灣921地震後我在殯儀館當義工,聽了很多故事,看到太多屍體。以至於對地震有極度的恐懼。這次在七尾的避難所期間每次收到地震警報,所有人手機會一起響。然後地震搖晃,震完又響一次,等於一個地震要被驚嚇三次。

能登地震過後我五天幾乎無法闔眼。恐慌過後,當我現在默默回想起,覺得學到很多珍貴的東西。我不會用幸運來形容我的遭遇。因為這場地震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居所。儘管沒有全毀也是半毀。但是我很慶幸這場大地震中,我遇到了一個這樣的人。

只花了一天,他第一時間對外求助,當晚12點七尾市政府就知道有人在這裡避難。

只花了一天,他從第一晚的緊繃嚴肅,到自己也露出笑容,有信心鼓舞大家。

只花了一天,他建立起避難所的飲食與盥洗系統、休息與暖爐分配,並且持續尋找電力。招集現場災民當志工並且分配工作,讓避難所內井然有序。

避難所第一天跟第二天的配置和動線是不同的 ,隨著資源到位立刻調整。 他要我們求助但是不引起恐慌,這讓我知道在災難時,恐懼是沒有幫助的。只有正面穩定才能安撫人心。他在有人爭吵時選擇低姿態理性溝通,真正解決問題。他讓我知道,當最緊急的狀況過去,在災難中後期的處理中,能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笑容,對其他人是多麼大的撫慰和鼓勵。

 


 

網紅和自媒體當道的時代,我們習慣了自我中心和放大聲量來處理事情,訴諸輿論民粹。但在水野先生身上,我學習到了洞悉問題本質和正確處理事情的方式,真正的修養和領導者風範。他在每一個關鍵時刻都做了正確的決定,而該動手做的他自己也做得比任何人都多。

這也是為什麼地震至今我都沒有發出任何一張家裡房子倒塌損毀、地面崩裂等聳動照片的主因。希望我的分享能讓大家覺得有一絲收穫,也對得起水野先生的用心付出。

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雜記 (上)

 

撰文: Carrie

編輯: Worklife in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