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個個選擇,夢想,妥協的累積 – 個人所得稅規劃的 Thomas

和Thomas相約,是農曆年後的一個週四。東京天氣起起落落,寒風中走到他辦公室(也是我前辦公室樓下)時一陣恍神。這是我三年中第二次回到東京生活,兩次工作、生活、交友圈和心境都差很多,因此每當偶然碰到第一次在東京生活時的過往點滴,都容易恍神。

稅務、法律作為地域性較強的領域,在日從事這些行業的外國人並不多。平常碰到同行就不易,更別說是另外一位在美日都居住過的台灣人。採訪開始前太多問題縈繞在我心中——他是什麼樣的機緣開始從事個人稅務規劃?為什麼要在日本職業?市場目前反應好嗎?職涯規劃是什麼?

非常功利和客觀的角度。

即便相約在業務旺季,也一同在一個時間十分不受控的行業,我們仍很幸運的準點碰到面。

 


 

Thomas 和日本結緣,是在畢業後第一份工作。

雖然大學主修財經,也在財經類相關的工作實習打滾了一圈,但如Thomas對那段時光只有黑白的回憶「我那時候真的覺得——一定有比這個更有趣的東西把?!」。一心想探索世界,先是到了和自己成長的紐澤西完全不同的美國南方自願從軍,之後更選擇了和原來財務分析南轅北轍的工作,找到了美國聯合航空的職位。來到了東京,從地勤一路轉戰到聯合航空的空少。

「欸可是為什麼會是在日本?當時你的日文好嗎? ——一個在紐澤西長大的華人,為何會被派到成田機場?你當時和日本的關聯是什麼?」完全還沒談到Thomas目前的稅務工作,我已經被空少故事挑起了興趣。

「我一開始是在貴賓室工作啊。」Thomas 理所當然地看著我「偶爾也會有一些中國的旅客。所以主要的語言需求是英文和中文,日文好不好反而是其次。 喔那幾年真的玩得很開心,即便到了如今我偶爾都會想,為何要離開呢?」

藉著日本在東亞便利的地理位置,和聯合航空優渥的員工優惠,Thomas 那幾年可說真的是住在行李箱內。平常隨著行程各處奔波。工作一結束,回到家中重新整理,再次登上飛機四處奔走。 少數在東京的日子則夜晚從成田進入市區、一夜之後清晨在坐晨間車回家小歇。

那幾年,居無定所。

 


 

「然後呢?」我匪夷所思。面對眼前這位眉目清明、敦厚的前輩,我實在很難將他和玩樂歲月連結,而且竟然已經說了半個小時,連稅相關的事情都沒沾邊。

像電影一般,這看似無憂無慮的歲月也終於在Thomas心中開始倦了。加上美國家人對他「不學無術」的擔憂和催促,Thomas先是回到美國完成自願從軍剩下的役期,之後輾轉到紐約重新拾回本行,開始在華爾街當基金交易員。正逢2001年911事件,發生之日時Thomas眼睜睜看著第二架飛機撞上世貿中心。交易員高壓的生活、夾雜著911的外因以及可能會被徵兵到中東打仗的風險,911不久後Thomas就離開紐約,開始在羅格斯大學就讀。一邊在羅格斯大學內工作, 一邊進修學校的商管碩士學位。

「後來因為我太太(日籍)想念家人的關係,加上故人的號召,想要找一些財經背景相關的人在東京做個人所得稅,我也在日本住過,覺得OK所以就回來了。」Thomas 輕描淡寫的帶過了過去近20年的人生。我笑著搖頭,這太輕描淡寫了。對照著前部分的驚心動魄,東京這段肯定還有故事。

「那你呢誠涵?為什麼來,又再回來東京呢?日本經驗對我們這行來說,並非是個明顯的工作選擇。」

 


 

「東京我來說感受很特殊。Unfinished. 未完成。」明明採訪者是我,但是卻位置顛倒,對著受訪者侃侃而談。「第一次離去的時候對日本沒有很多好感,也曾信誓旦旦不會想念。或許離開的契機不是我自己主動掌握,因此對我來說總是有點『未完成』。所以到了下一個抉擇點的時,東京是個預料之外,也是預料之內的選擇。如你所說——日本經驗在我的職涯中沒有明確的立足點。回來的決定,很明確是私人原因,一個和仕途完全無關的選擇。我老實的交代。

「哈,未完成,這個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觸碰我內心的話題。」

「未完成」這個詞卻猶如鑰匙,Thomas突然細細說起35歲再次回到東京的契機。確實,回到東京的理由十分單純。因為太太思念年邁雙親,Thomas 帶著對東京也還存有美好印象,二話不說結束了在羅格斯大學的工作,和太太回到了東京。

殊不知,來到東京才是這段新生活挑戰的開始。即便是外資的會計師事務所,也無法將Thomas在美已有接近10年的工作經驗量化,而是要求他從回基層。35歲,從0開始,靠著財經的背景和對個人所得稅一知半解的興趣,Thomas 開始在東京職場摸索。

說到此時Thomas仍秉持著整晚談話的風格,輕輕帶過。但同在事務所的我難免唏噓。從零開始談何容易?事務所有明確對應的位階和年齡層,任何落在正常值範圍外的一定萬分引人矚目。

 

我問他內心是否曾經搖擺過。

 

「那是當然的。 但生活不是只有工作,還有各個方面和需要考量的。到了一定年紀已經很難完全用工作這個角度去衡量一段生命。每當對決定有遲疑的時候,就只能回頭仔細看當時做決定的理由。一段一段生活總結的時候究竟是正還是負。並不是都最容易——我記得我第一天上工的時候,同事請我影印東西。我在離開美國時已經做到副主任,美國印表機功能陽春,我也多年未操作。第一次碰到日本全方位功能的印表真的傻眼。被其他年輕的同事訕笑說『你是不是沒有用過印表機?』我也只能默默不吭聲。」Thomas有些激動。頓了一下接著繼續說:「那幾年,我甚至不想去任何同學會。有些人已經做到了合夥人,我卻還是初階的打工仔。」

「明明中文很不好,但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突然有衝動要寫一段中文的勵志句。我在便條上寫下『你可以放下過去,但是你不能忘記你自己。』。醜醜的幾個中文字,但是被我貼在我的座位前,一直到今天。前幾天才又拿給其他同事看。」

「這也是我為什麼那麼想要聚集在辦公室的台灣人,年輕人。總覺很心疼他們在經歷的一些事情,面對不同選擇時候的考量,在新的地方被別人看不起或者不了解是什麼樣的感受。如今我雖然位階不高,但是還是希望能夠分享一些經驗。」

見面一個小時後,我們對這段訪談內容突然有了很明確對焦——今天談的不應僅僅是台灣人、稅法、或者是日本職場;而更應該去貼近每個人生活的本質——一個一個的選擇、夢想、妥協。 面對世界之大,來來去去的選擇中,why here, why now?

「我一直覺得人生,或者工作的選擇應該是馬拉松。只要你還想繼續跑,快一點,慢一點沒什麼關係。當你想停下或者換跑道時,確實需要靜心思索。但是如果你還想要繼續走下去,何必過於擔憂?本來就有些人走得快、有些人走得慢,但是走得慢的人可能只是被山丘上的風景所吸引,並不是真的『慢』。而只要你想探索,真的無需過多在乎一時的成就。這是我每次碰到許多年輕台灣人的看法。不要害怕嘗試,不要害怕從頭——你沒有繞遠路,你只是多去看了一些櫻花樹而已。 」

1 Comment
  • Anonymous

    2020-02-14 at 08:41:41

    Well done Thomas! Fantastic attitude and pasionate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