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日本找工作心得: 日本職涯的「星際效應」(在日本換太多次工作會怎樣?)
這篇文章的出發點來自於一位讀者的來信,主要是關於WIJ文章的建議,其中一個建議是「同位作者在不同時期寫下的文章,整體看起來很有階段性」。看到這個建議,頓時聯想到最近看的一部電影「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電影劇情基本上是在未來地球環境已變的不適合人類生存,科學家研究並嘗試派人移居到其他星球。(詳細劇情請看這裡) 裡面蠻有趣的地方是,在電影的最一開始,女主角小時候在房間裡感覺到一些沒有辦法理解的現象,隨著劇情發展到最後,發現這現象其實是在未來的時間點,女主角的父親在蟲洞的四維空間裡,為了告訴還在小時候時間點的女主角一切原理而製造出的。
(有點破梗…但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推薦還沒看過的人看)
如果能以一個時間序列的方式來寫日本職涯的話,我們就像「星際效應」的情節一樣,透過網站這個蟲洞,把未來現在的日本所看到的一切告訴還在過去現在的讀者們。
找工作能力後的故事
WIJ的日本職涯文章從2012年開始撰寫,到今天 (2018年) 就快要滿7年。
以前的心得請參考:
– 我想來日本,但我不會日文怎麼辦? 去學! (我的日文之路)
– 過去的兩年,我在日本 (所有故事的源頭)
– 來日本的撞牆期
– 該留在日本,還是回台灣?
– 2013年找工作心得
– 2017年找工作心得
最近一年的心得是「2017年找工作心得: 工作能力 vs 找工作能力」。讀者或許好奇,如果都照著文章裡的指示做,積極培養找工作能力的話會變得如何? 是不是像童話故事一般,王子公主就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 或者又像「星際效應」一樣,真正到外太空其他星球尋找地球上沒有的出路後,結局是什麼?
故事是文章寫完後,過了不久我又換了一次工作,過程幾乎是重複「2017年找工作心得」,仍然覺得自己很幸運,新工作的待遇、職稱、工作內容都相較原先的工作更上一層,從打工度假來到日本7年,找了5份工作,1 個工作平均作 1.4 年。
這時不免會問「是不是太常換工作了?」「太常換工作會不會怎樣?」「如果下一個幸運的機會馬上到來的話,是不是應該接受?」
你會經歷的相同旅程
如果你是在台灣直接找日本工作的話,你接下來可能會有相同的旅程。
你或許已經知道大部分日本企業的薪資是均一價,所有畢業新生進公司的薪資都是一樣。甚至企業、產業之間的差異也不大,基本上月薪落於18-24萬日幣之間,之後則是照著年功序列 (年資) 來調整。所以以下的事情可能發生:
1. (剛畢業或工作3年內) 來日本找工作時,不管你的能力多好,薪資就是這個水準。
2. 如果在台灣有工作經驗,你會覺得可以談個比較好的薪水,但可惜的是對企業來說,你在「日本的職場」等於是新人,所以沒有辦法給更高的薪水。
3. 如果日文能力不夠 (大部分沒有在日本讀書的人都是不夠),那給的薪水會更保守。
(…只是比起台灣可能還是不錯,而且你可能來日本玩過、很喜歡這邊的環境,怎麼想接受offer都是個理智的決定,就像是「星際效應」裡的父親不管女兒的情緒性反對,堅持要到外星球尋找出路…)
進公司之後,就算公司開始正確評估你的能力、或者你的能力在日文水平拉高後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因為公司HR制度的限制,薪資沒有辦法成等比例的成長。這時如果你對公司外的機會有所注意的話,轉職後的薪水常常可以遠超出在公司內部的薪資調幅。
(事實上,日本開始有企業發現目前薪資制度的缺點。華為在日本提供畢業生月薪40萬日幣的offer,是一般日系企業的足足2倍,讓日系企業開始議論日本薪資是否也該彈性調整。日本新創的獨角獸「Mercari」在日前也宣佈廢止「畢業新生薪資均一價」的制度,改採「視能力而定」。)
所以你也可能踏上轉職之路。
在日本太常換工作會怎麼樣?
如果我踏上轉職之路又如何? 在日本換太多次工作會怎麼樣嗎? 10年後會是如何?
過去經常聽到的答案是「如果太常換工作,履歷表會不好看」、「如果太常換工作,會對自己的reputation不好」。尤其在日本,換太多次工作會被認為是「對公司不忠誠,之後來了公司很可能也會很快離開」
這些答案某種程度都導向一個結論是「如果太常換工作,之後的工作會比較難找」。
但是按照「2017年找工作心得: 工作能力 vs 找工作能力」來作的話,工作好不好找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自己是不是擁有足夠的市場資訊,如果在人才市場上有適當的曝光時,找工作不會是個問題。
再精確一點說,如果一直有工作offer,每次換工作都 1) 加薪20%以上 2) 職稱都變高 3) 工作職責變廣 的情況下,每過一年半換一次工作,持續加薪、昇遷的情況下,有沒有什麼看不見的壞處?
跨越性成長的機會
最近感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缺乏跨越性成長的機會」。
以上述的情況,換完工作還是會成長。新的公司、新的產業、新的學習; 新的管理範圍、管理目標、新的挑戰。只是在這裡沒有「跨越性成長」的機會,大多是在自己原本的能力、專業裡去作延伸。
「跨越性成長的機會」指的是
1) 經歷不同部門,從採購部門換到行銷部門、從工程師換成業務。
2) 調派到不同區域,從日本到歐洲、從台灣到美國。
3) 接派跨區域、跨部門的管理專案。
這些機會不只是在自己原有專業的延伸,而是跨越到不同的領域。這些機會可以幫助
1) 獲得不同的專業、視野,了解公司其他部門/區域的觀點
2) 擴展在公司內的人脈
3) 接受真的「新」環境、挑戰的經驗
這些觀點、人脈、經驗對在公司 (尤其是大企業) 裡的 (往高層的) 昇遷是很重要的能力或必須具備的條件。所以有些國際企業的HR制度甚至會設定在昇遷到某個層級前一定讓輪調到不同的部門或者是不同的市場為必要條件。
只是這些「機會」通常不會給一個到公司才一年或兩年的人,不管他的能力多好、職位多高,而且也是透過「轉職」很難獲得的機會 (如果沒有經驗,公司很少會收一個採購的人來當行銷、收一個亞太地區的人來管歐洲地區)
所以如果一直換工作的話,雖然薪水還是可能變高、職稱還是會變好、職責還是會變廣,但很可能只是在單一專業領域昇遷,昇遷到最上面時就會遇到瓶頸。
每個階段所面對的不同問題
所以故事的後來其實是,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所要面對的問題。
「在日本一直換工作」,並不會對未來換工作、薪資或者是在單一領域的昇遷造成影響 (或者應該說你還是可以一直換工作、一直拿到更好的offer或一直昇遷上去)。如果對本身所在的領域還是很有興趣、熱情,覺得在原本領域一直昇遷沒什麼不好的話,那還是可以持續保持對外面人才市場的資訊、在有更好的機會時選擇換工作。
只是10年過後,如果你對原本的領域已經習慣、覺得沒有太多新鮮事物、想要嘗試其他領域時,面對的問題已不再是「外面有個更好職缺、更好薪資、更高頭銜的offer,我該不該去?」,而是「我是不是該嘗試一些其他的領域?」時,或許該做的事是:多多觀察公司其他部門/區域的工作內容,建立與公司其他部門/區域的人脈、嘗試加入一些部門/區域的簡單專案。
當然就像「換工作」的原則一樣,你不會想要等到想換工作時,才來準備換工作。
想像如果我真在「星際效應」電影裡,掉入四維空間,想要傳答這篇文章的訊息給在日本想換工作的人時,是不是我也會跟片中的男主角一樣,透過書本用摩斯密碼留下「STAY」四個字呢? (又破梗了)
* 歡迎你來參加 WorkLifeinJapan 6/16(土) 限定交流活動! (在東京)
一探旅日人資面貌,台、中、港HR親身大解密
報名網址:http://worklifeinjapan.net/onsite-meetup/
<photo via mystellar>
victorchen
Latest posts by victorchen (see all)
- 日本智慧鎖市場與Candy House團隊的日本市場進入策略 - 2018-12-22
- 日本職場文化 - 2018-09-01
- 日本履歷與面試 - 20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