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累積專業,不會五十音也願意挑戰日本 – 稅務律師的Chenghan
來到日本工作的緣由
其實,我生命中的25年中直到2017年3月前,和日本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在台灣出生。由於雙親當年在外商工作,趕上了第一波外派中國熱潮,因此很小就全家搬到中國。常年在上海、北京兩地居住,我也在幾個國際學校輪番就讀。大學時陰錯陽差考上中國某大學的法律系,畢業也如同許多其他法律系的學生,在外資律所職業。
會到日本的緣由,是因工作一段時間後到荷蘭就讀國際稅法時,我們學校因課程緊湊,學習內容扎實,深受一些律所及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門青睞。當時我在本所的阿姆斯特丹辦公室遞交簡歷後,簡歷被傳到各個亞太地區辦公室。逢日本辦公室正好在找擅國際稅法及中國法務主管級以下的低年級顧問,因此一拍即合。雖然對日本完全不了解,甚至在印象中有許多令人退怯的刻板印象。但因為對工作內容真的非常有興趣,因此還是毅然決然簽訂了合約,從阿姆斯特丹搬到東京。目前我正在本所的東京辦公室國際稅務組工作,主要為日本海外投資及中日貿易提供稅務咨詢。
文化衝擊——從日常生活到工作
無論事前做了多少心理準備,實際搬家後到日本,還是有一連串的文化衝擊。初始以為語言障礙是生活上困境最主要的難關。但仔細思索后,卻發現其實是因為對日常生活中瑣事,因為不了解許多日本約定俗成做事方式,乃至經歷后也不了解背後的邏輯,因此常常事倍功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還能靠比手畫腳和簡單的單詞,乃至書寫漢字溝通,但電話還是常常容我措手不及。
最驚險的一次是一個月前當我從台灣海運包裹寄到日本時。有一日傍晚回家后接到郵局的“再配送”條子,還沒來得及預約配送時間就累的不支倒地。
日本郵局及其他民營的郵寄公司,都有強大的“再配送服務”。 當日包裹或者信件若無人在家收件,郵差則會留下詳細的條子記載著收件人的名字,地址,寄件人,以及該包裹/信件的編號。收件人可透過電話或者網路輸入包裹信件對應的號碼,
隔日周五晚上結束了同事迎新舉辦的“女子會”,搖搖晃晃回到家時,看到郵局寄來的第二份“再配送”條子。明明是同樣的三個包裹,兩次條子的號碼卻完全不同。我看到了也不以為意,強忍著睡意,用第二天的條子預約了再配送時間,就沉沉睡去。
週六清晨被手機電話吵醒,一接起來就是嘰裡呱啦的一大串日文,透過幾個關鍵詞大約拼湊出是郵局打來說找不到我再預約的包裹。還來不及驚歎自己竟然聽得懂這段對話,便開始絞盡腦汁要如何和郵局說是號碼重疊的問題。摸來第一天送來的條子,報出了數字,郵局歡樂的說找到了,我也順利的領到我的家當。
工作中的文化衝擊,也不亞於生活上的。 作為一個外資事務所,我們組內近50人,基本上所有人的英文溝通乃至書寫都非常流利。管理合夥人是一位英國人,組內近1/4的人也是非日本人。因此當第一日同事介紹我這個新同事時,我很自然的就向對方伸出右手,按照以往的習慣自我介紹,但對方則依照日本的習慣向我鞠躬。當下內心 “國際慣例”和“入境隨俗”的心情真的是血淋淋在拉扯。還沒決定要如何是好,已經自動將右手收回,微微頷首示意。
數周后,當阿姆斯特丹辦公室的合夥人來訪時,寒暄過後就指著我鼻頭大笑,問說為何才來日本一個月已經開始懂得微微欠身(後來從頷首晉升到欠身)致意,在荷蘭時可不曾見過我如此啊 !
誠實來說,雖然來日才兩個月,並且之前輾轉于不同國家時空條件也都不同(或和家人遷徙,或自己留學)。但我自己非常主觀感受是日本是居住過的幾個國家中,最不容易適應的地方。確實,日本有許多台灣,中國少見的禮貌和整潔,有荷蘭(乃至歐洲)沒有的便利與速度,但卻總是讓我覺得拘謹並且難以揣摩周圍人的真實心意。我的個性直白並且透明,在荷蘭這個被譽為“太直接到粗魯“的國家反而安心自在。在日,則處處擔心自己是否有不經意的觸碰到別人的底線。
好在這個問題,近期得到了與內心平衡的方法。我想我還是很難去了解對方心中真實的想法。但日常生活接觸的人,店家也好,路人也好,同事也好,乃至朋友的朋友也好。我都希望能夠盡力去關照別人的習慣及內心,盡力真誠的去回應。而這樣,就夠了。
日文不通,文化不懂,工作上是否因此也更困難?
自從簽訂合約和搬家以來,許多新朋友及老朋友除了關心我在日適應問題,更好奇的是一個五十音都還沒掌握,不懂日本文化的日本白癡,到底如何在日本工作。
我覺得工作契合度是工作順利的關鍵,而契合度包括了自身興趣及專業技術與公司的需求是否能夠匹配兩個方面。就這點來說我真的非常幸運,找到了一個能夠整合我目前所有技能(skill-set)並且有所發揮的職位。面試時(乃至收到應聘書之後)不會日文一直也是我很大的考量,也多番詢問了應聘我的合夥人及已在東京辦公室工作的學長學姐。自己也在實際進入公司之後不斷揣摩我在本組內的定位,希望盡量能夠讓自己認知與他人的期待可以落在一定的範圍內。
目前我的定位就是協助日本海外投資的稅務咨詢,以及中日之間投資的稅務內容。對我來說,要完成我的工作最關鍵的就是扎實的稅務知識(能分析客戶可能會遇到稅務的問題),英文及中文(以方便起草法律建議-無論是回應其他海外分所的咨詢還是直接回應客戶),以及對中國外商投資的法律要求及實踐操作的了解。
誠然,我正在努力學習日文中,也希望有一天可以直接用流利的日文和同事,朋友對話。但從工作的角度,我希望可以融入組內,成為支援主管,合夥人的低年級顧問。但我未曾將自己的目標放在“成為和日本同事一樣”。因為這並非我被僱用的原因,更與我在組內的定位不合。若強行希望有一天可以變成“一個日本職員”,一來不太可能達標(我確實就不是日本人),二來本末倒置,難以發揮透過其他方面累積的技能及優勢。
我還是一個日本新手,也還算是一個職場菜鳥。雖然生活中,工作中都具有許多以前沒有經歷過的挑戰,但我由衷期待接下來透過這段時間能夠更了解日本的職場及日常生活文化。也希望自己能在許多日本特殊文化中,繼續保有真誠待人的互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