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呀!我真的不想搭電車:關於通勤的大小事

|說實在,我真的很討厭電車通勤

 

「唰~」一陣空氣壓縮的聲響,電車門打開了,我跟著大家站在月台上,配合日本當地的習慣,移動到車門兩側,各式各樣的人從車廂裡湧出,確認沒有人再下車後,大家魚貫上車,配合特定的電子音樂,車門關起,耳邊傳來就連道歉都很冰冷的站務廣播,電車開動,每個人自然地去平衡隨著電車移動而左右擺動的身體,然後一起移動到下一站。

 

這個都市一天的脈動就這樣開始,也按照差不多的方式結束。

 

電車系統在日本人近乎神經質的細膩度下,呈現出一個完整的節奏,週而復始,即便有時候會一些俗稱「人身事故」的突發狀況,造成電車延遲,但日本人也都習以為常,安靜的在月台上等待,有時候我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很佩服這個國家的人民水準(或是說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因為大家彼此會有一個默契:若在這個時候暴亂,只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安靜等待是最安全的方式,反正事情總是能解決,電車總是會再來,大家總能找到方法回家。

 

電車對道地的東京人來說應該是一種矛盾的依戀,需要他卻又討厭他,除了某些情侶之外,沒甚麼人想認真地待在滿員電車中半秒鐘吧,我想。

 

從一早起床到天黑回家,一直再配合著這個都市的步調,有時候幾乎忘記自己呼吸的節奏。跟著大家一起搭上討人厭的電車。隨著車速的變化,慣性讓身體被迫擺動,有時候速度突然改變,全部車上的乘客都會往同一方向移動,然後撞到人還會小小聲的 sumimasen (不好意思) 一下。我有時候會很仔細的去觀察這一夥人,表情扭曲的被迫擠在這個充滿不自然的空間,必須隨著電車速度改變自己的重心,但卻無法做任何努力來改變任何現狀 (總不能去打駕駛吧),看著大家臉上充滿無奈又無助的神情,這個畫面我感到非常詼諧又真實。

 

12106727_934590643281764_552366000223976616_n

●在日本久了,習慣的這些標示,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自然而然也記住了顏色代表的線路名稱。

 

對「時間有限」這件事的覺悟

 

前幾天,因為工作關係拜訪了一間位於茨城縣的公司,從東京需搭乘約一個多小時的電車,然後再轉計程車約 40分鐘的距離,公司周圍一望無際的稻田跟日本傳統的一戶建 (獨棟有車位),接觸到一位客戶問他住在哪裡,他說琦玉,我聽了嚇一跳,因為光是電車通勤來回就要六個小時。一天花在電車上四分之一的時間,問他電車上都在幹嘛,他說他喜歡看書跟聽歌舞伎,然後補充睡眠,回到家每天約11點多,然後隔天6點必須出門,房子對他的意義是不是只有睡覺跟洗澡? 對我來說,每天從踏出家門那一刻起到公司必須花費 一個小時又二十分鐘。在電車上習慣看書跟聽 Youtube 或是活用手機 app 瀏覽新聞跟更新 SNS,先姑且不論是否有效活用這段通勤時間,我內心是希望這些事情可以不要在電車上做的,原因在於在車上看書只能說是利用瑣碎時間,但以效率來說當然還是在咖啡店裡或是床上看書吸收速度比較好吧,多少是有點「唉! 這也沒辦法呀」的心情所以找點事情來做的感覺。

 

由於電車通勤與每個東京都民的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何有效利用或是調整這段時間,變成每個人日後產生巨大差異的關鍵——不過我想也有可能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在補眠看漫畫聽音樂玩手機。

 

12310703_954909144583247_6106110119103498748_n

●對於東京人來說無奈的通勤時間

 

電車通勤效應之一:精神力渙散

 

人基本上會希望彼此之間有一定的生物距離,當別人侵犯自己的生物距離時人基本就會開始有警覺心,並且不斷分泌壓力賀爾蒙,長期下來當然對身體是負面影響的,另外,在電車中很容易會遇到讓人不爽的事情,比方說旁邊的人一直打噴嚏又不戴口罩,前面的人揹了一個超級大的背包一直向後擠過來,背後的人一直幹你拐子,或是自己不小心碰到旁邊的女生,她卻用一副「請問你是癡漢嗎」的眼神瞪你時,尤其在早上一般人一觸即發的神經閥值都會下修,搞得自己好不容易到了公司,一整天的心情已經損耗殆盡了。

 

|電車通勤效應之二:變相減短壽命

 

電車是一種密閉空間,尤其在感冒流行的時候,雖然大家會習慣戴口罩,但是還是有很多明明一直咳嗽打噴嚏卻省錢不買口罩的乘客,這時候空氣中基本上就是一種另類的細菌培養箱,感冒病毒頻繁變種,長期下來身體一直處於不斷發炎的生理狀態,一年到頭都在感冒,這當然也是很討厭的事情。另外我覺得在滿員電車中,因為不好意思或是不想貼著別人太近,所以大家都會用一種很詭異的,或是比較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姿勢站立,這樣久了會造成肌肉不正常運動,筋骨痠痛等影響生活或是健康,間接造成生活上的困擾。

 

|電車通勤效應之三:除了浪費時間竟是浪費時間還是浪費時間

 

首先應該要明白「時間是比錢更珍貴的資源」的這件事,如果可以用錢買到時間,這個花下去的錢就是另一種投資: 在你能活用這些時間的前提之下。若通勤時間能夠每天來回共減少 2 個小時,一個月工作 20 天就是 40 小時,一年下來就是 480 小時,換算成 20 天,也就是說如果可以用任何手段去減少通勤時間,花出去的資源將會換來一年多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這當然是很划算的投資。早點回家,能夠用下班後的時間經營家人以及朋友等人際關係之外,還能學習新的技能,經營副業,運動等對健康有益的活動,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工作時間更有效率。而且,有時候並不只是這些帳面上節省的數字,通勤時間太長,造成回家只有睡覺,我認為以長久來說,並不是一個有魅力的人生,如果下班之後無法進行一些 off 的活動,人會喪失創造力,且對空間感鈍化,生活沒有新的刺激,也會失去幽默感。

 

777777

●左邊沒有手機 (?) 的母子 笑

 

|結語:通勤時間與生活品質的拉扯

 

我相信有人比起城市還是喜歡鄉下的環境,以我現在居住的西東京市來說,就是離都心約半個小時車程的郊外,雖然各方面生活算是方便,人口密度也很讓人舒服,假日偶而騎騎車也算是心情愉快,只是相較於通勤時間,我比較頃向選擇更有效的去活用自己有限的時間,減少在電車裡除了時間損耗之外對自己本身的周邊影響。

 

不過也因為東京擁有全世界數一數二複雜的電車系統,以及精準的時刻配置,這樣讓東京人過著十分規律的生活,每天的幾點幾分,必須搭上這班列車,因為時刻精準,更間接影響著生活作息。文章開頭提到討厭滿員電車這件事,不過也許在周五或周末夜晚的滿員電車裡,一車帶著酒氣的東京人,也許比起平常白天上班高壓的心境,夜裡的電車,是東京人彼此靠的最近的時刻吧。

 

 

Ps. 有人知道為什麼日本人會選擇那麼痛苦的跳軌進行自殺行為嗎? 有機會再公布答案唷。

 

撰文:王伊森

⇩ ⇩ ⇩

★更多關於首都圈的日子請點我

 

Ethan Wang

2012 年秋天來日,喜歡影像與文字的碰撞,遠距工作及多點生活主義者。

主修神經科學與生理學,對關於人的素材都很敏感,興趣是觀察社會現象與人類行為。經常靠溫泉,散步與閱讀尋找靈感。人設是吃完午餐就一定要睡覺。

目前為台灣 AI 新創日本公司第一號成員。同時為日本最大台灣人就職情報分享平台 Worklife in Japan 共同營運者。
Ethan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