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後驀然回首 發現起始之地才是終點 在日本當recruiter的Angel
出國(來日本),不管生活過得如何順遂或是難熬,每一個人總有那麼一個時候,會想家、想為什麼自己在海外,但是真正能夠把這種心情表達出來的人可能不多。我想我們今天分享的專訪對象是其中一個。
Angel從小家裡刻意不買電視 ,現在長大後在日本平常的休閒也是看書,最近在看的是「21世紀資本論」,在她的Facebook裡可以看到她來日本後寫下的note:
「有太多想做的該做的還沒做的,所以假設著把自己縮小
習慣這種麻痺並篤定的朝目標前進
儘管心底明白還是嚮往著我屬於的土地我的家
異鄉人總會在夜深時刻,思念著那片滋養出我們的溫暖
揚帆後驀然回首,發現原來起始之地才是終點
無論如何,這些情緒終轉化為一種奮不顧身與動力
在出走的路程中,睜著眼拉著耳打開心胸。抵抗衝擊,調整心態,然後自我反省
把自己回歸到本質,細細的看清剖析
拋下多餘的顧慮,堅定的開闢一條道路創造一隅天地
希望在保持完整之下盡可能的轉變
置下已然的,然後多期待一些未必」
出發的「起點」是「終點」,「堅定」地面對「不確定」… 希望這次專訪分享可以讓大家體驗箇中奧妙!
Angel為什麼要來日本? 來日本之前在作什麼?
來東京之前,在會計事務所任職了一段時間。當時主要負責的案件及工作內容是負責審核外國企業在台子公司或分公司的帳務。當時與日本企業對應的機會很多,相對就需要與日本主管做溝通協調。但通常對方都只會說日文和一點英文,(其他歐洲國家,像是德國企業,被派來台灣的主管一定至少英文流利),所以在跟日本主管會議時都需要由我們的日本同事做中間協調翻譯,但不是每位日本同事對台灣相關會計或稅務原則都這麼了解,中間的時間以及溝通過程中就會相對的沒效率及困難。
正是因為這個契機,本來就想學第三語言的我,決定要學日文。加上台日經貿政關係交流都很頻繁,比起其他歐洲語系,日文在台灣利用到的機會多一些,精通中英日的人材可能相較有優勢。
對我來說,下一步計劃我都會有一定的藍圖。但不會規劃太長久後的未來,例如10年後的我,20年後的目標,我覺得我想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自然而然會有下一階段的道路。人生的路途太長變化太多端,當然有遠大的夢想很重要,但我prefer專注在眼前、認清階段性任務。當時的目標就是培養第二外語,把日文學好,所以來到了日本。
後來怎麼在日本找到工作的?
最開始到日本的時候,我是在早稻田唸語言,(唸完一年後) 原本是要找回財務相關的工作,跟之前的工作經驗接軌。當時透過人力仲介介紹,面試了好幾家公司,像是樂天、跟幾家顧問、新創企業,其中在跟一家日系的人力仲介聊的時候,她突然問我有沒有興趣到她們公司工作。
當時她推薦我兩個工作,一個是recruiter,另一個是在財務USdesk的部門。 USdesk是一個提供客戶會計薪資給付相關業務外包的部門。很多中小規模的日本企業在海外設立據點時,不想要利用當地的人作帳,一來不放心二來也想要減低成本,這時候就可以透過USdesk來幫忙處理海外作帳業務。
其實USdesk的工作內容跟我過去的背景比較有相關,但是後來我決定嘗試recruiter的工作。主要是因為覺得不清楚日本的就業市場,透過recruiter能夠深入了解日本就業市場狀況,另一方面當時面試時,recruiter 團隊彼此交流溝通很密切,也比較適合需要多練習語言的我。
所以從今年4月開始,我轉身一變成了在日本的recruiter。現在坐在辦公室裡工作時都會突然覺得「我怎麼在這!?」
可以聊聊你的工作內容嗎?
Recruiter的工作內容簡單講就是工作媒合。在我們公司,整個recruiting的業務,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我們叫consultant,或者是營業,主要是跟求才企業接洽的部分,了解企業現在想要找什麼樣的人,或者是當我們有合適人選時,也是由consultant來跟客戶聯繫。
我在的是另外一個部分,recruiter。負責尋找企業所需的人才、或者是接洽求職者的部分。每個人可以建立或針對自己的目標族群,我現在大部分跟求職者的面談,多半都是英語系或英文流利的人才。故大多為日企的海外業務、或者是本地的雙語人才。
可以聊一下現在的職場環境?
我在的部門其實是很Global (以團隊成員的組成來說),約1/3以上外國籍,就算是日本人,也多半是在國外求學、甚至是有工作生活經驗的人,所以整體來說,大家都很開放,上下關係也不會那麼的分明。
但是以整個公司來看,跟之前在台灣的環境比較起來,還是多少可以感覺到日式管理的氣氛。例如consultant跟recruiter,大部分的consultant是男生,而recruiter大部分都是讓女生來負責,有一種男性員工還是優於女性職員的感覺。
另外,外國人在公司裡面的昇遷多少還是比日本人還要難,就算是績效或各方面的表現都一樣的情況下,公司還是會比較傾向promote日本人。
你對未來的規劃是什麼?
目前的工作算是階段性任務(目標1年),大概了解日本市場後,還是希望可以做財務相關的工作。考慮或許會試試公司裡USdesk的機會。雖然在日本常有一個工作最好作三年的說法,但我覺得現在只要有機會能力,日本就業市場中轉職並也不是太困難。(對外國人的轉職數要求也不會這麼嚴苛)
整體來說的話,總有一天還會回台灣的 (如果沒有嫁給外國人的話)。但我希望在5年內累積一到兩個海外國家的工作經驗,有機會的話下個希望可以去新加坡或香港,上海也可以考慮。
我覺得人要追求成長是很重要的。每個人有不一樣的步調和前進的方式,把自己剖析認清,就算是成就再微小細節的事情也是值得慶祝的。
即使當下沒有辦法很清楚自己目標在哪裡,但是只要不斷前進,未來的路一定會漸漸明朗。就算走錯路想回頭,這也是路途中的一部分。把它融合到本身,組織出最完整的自我。而這些都是在為未來做準備。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想要一直衝刺,然後有一天把在國外累積的經驗帶回台灣。
平常的休閒是什麼?
因為家裡沒有電視,平常喜歡看書,最近在看21世紀資本論。周末的時候也會跟朋友去吃飯、或到郊外逛逛。東京附近最喜歡川越,整個日本的話最喜歡京都。另外還有去爬過富士山 (很累)。
對想來日本的人的建議
現在日本的確滿多外國人的工作機會。但東京就業市場很國際化也很競爭,會講中日文、或者三國語言的人材非常多。很多人認為有語言能力就抱有在日工作夢想,其實還是滿困難。有專業還是最重要的。或者很清楚自己怎麼做可以符合工作條件,既定好計畫、在日本一開始的工作可能是一個比較不需要日文 (但可能也不是完全理想的)工作,了解自己的強項在哪,例如過去工作經驗、專業能力,光靠語言能力是很難與當地人競爭的。
其實原來我的個性與日本文化很有差異,一開始也非常不適應。但現在來了一年多,也漸漸習慣、部分理解這裡的生活方式。不一定要強迫自己去喜歡這個國家所有的人事物。這其實就是人文的不同但也是最有趣的地方。而透過這些機會汲取各個國家、人的強項並找到自己的立足點,累積經驗開拓視野,這是我認為我們最幸運但一方面也辛苦的一點。
最後,我覺得,在國際化與人材資訊流通變化快速的浪潮中,要怎麼跟上不被淘汰並創造自己的價值是我們都需要共思的一些問題。自我彈性與包容很重要,但不要改變自己最內心的想法和初衷,畢竟這才是支撐自己最根本的動力。
victorchen
Latest posts by victorchen (see all)
- 日本智慧鎖市場與Candy House團隊的日本市場進入策略 - 2018-12-22
- 日本職場文化 - 2018-09-01
- 日本履歷與面試 - 20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