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Toyota vs 美國Ford
這算是一個關於日本商業文化的文章系列吧~ 上次寫了一篇「日本樂天 vs 美國Amazon」,從目前在日本競爭相當激烈的樂天跟Amazon的比較,來看日本商業文化的特色; 這一次要從另外一組比較 -「日本Toyota vs 美國Ford」來分享對日本商業文化的觀察。
為什麼會想到這兩家公司呢? 也不是沒有原因,最近看了一本叫「精實創業」的書,裡面提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就是有關這兩家公司生產模式的比較。
大家來想像一個情境,過年的時候要寄賀年卡或者是聖誕卡片給親朋好友,要作的幾個步驟有幾個,第一個是把卡片折好,然後是把它放進信封,再來黏好信封,最後再貼上郵票。假設總共要寄10封,現在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一口氣把所有的卡片都折好,然後再一口氣把它們全部放進信封裡,最後再一口氣把它們黏好跟貼上郵票; 另一種則是一次折一封,這封折好後立刻把它放進信封,然後馬上黏好跟貼上郵票,一封完成之後再做下一封。
這兩種方式,你覺得哪一種會比較快呢? 應該大部分的人的會選第一種的方式,因為直覺上把同一種步驟一次做好比較有效率,但是實際上研究跟實驗的結果都顯示後面完成一封後再做下一封的方式比較快。第一種方式就是美國Ford代表的「大量生產」模式,而第二種方式則是日本Toyota代表的「精實生產」模式。
Ford「大量生產」模式的設計,是藉由製造少數車款的龐大產量、達成規模經濟來增進生產的效率,這就是為什麼Ford的第一台「T型車」(Model T)只生產與供應黑色的緣故。但Toyota的情形不同,因為日本市場的需求沒有美國大,如果只是採用跟Ford一樣的大量生產模式的話,一定沒有辦法贏過Ford,後來Toyota深入研究大量生產模式,反而發現大量生產模式容易造成許多的浪費,後來自己設計出了「精實生產」模式,而後來大部分公司的生產系統也多少都參考了Toyota的「精實生產」而做了改良。
首先,這又是一個打破我一直以為是正確觀念的例子。來日本前完全沒有聽過什麼是「精實生產」(當然也不一定要來日本才能聽的到啦),但小時候就學大量生產比小量生產有效率,聽起來也有道理,但從來就沒有做過實驗證明是不是真的。
第二,我覺得這像是一個美式跟日式工作文化比較的一個縮影,美式工作文化重視邏輯、架構跟大方向,像是「大量生產」模式一樣,有一個直覺性、邏輯性的概念,之後就是徹底的執行; 日式工作文化重視經驗、細節跟大前提,像「精實生產」,不是一個直覺性的概念,而是不斷地研究、分析、實證來導出結論。
之前在台灣的美商公司上班,感覺工作就是比誰講的有道理、有邏輯,平常工作就是一直提出方案,捍衛自己的想法跟立場,開起會來,就是比組織能力強,最好講話就是啪啪啪三點,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講完立刻收工的感覺。但是來了日本,觀察之前的公司跟現在公司的日本同事,工作方式就有非常微妙的差別,感覺工作是比誰作的研究夠細、比誰的經驗夠老,平常工作就是一直分析、整理資料,開起會來,就是比誰的料多,最好講一個東西時,可以拿出一堆研究資料或者是址出一堆公司以前的歷史,然後再收工。
以前在美商公司上班時,老闆經常用一句「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用來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了一些細節的重要性,我覺得要是這個老闆到日本來敢說這句話,那他真的自找麻煩,他會被自己下面的人提出的細節細到瘋掉。但我想也只有這樣的做事態度,才有辦法想出像「精實生產」打破直覺性邏輯的生產模式。
那這兩個方式哪一種好呢? 這其實也很難說,我的觀察是兩個方式的人互看對方不順眼^^ 日式的工作方式,雖然注重細節,比較事實導向,但有時會花太多心思在細節裡,做事起來沒有效率、而且討論起事情來沒有重點、沒完沒了。(罵太多了嗎?!^^) 但美式的工作方式,在日本想必也是備受批評,雖然自以為做事起來有效率、有方向,但在這裡被覺得是缺乏嚴謹的思考、做起事來缺東缺西,會讓其他的人很困擾 (「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的觀念在這麼非常的流行^^)
要是你的話,你會喜歡哪種方式呢?
(Photo via rbieber, CC License)
victorchen
Latest posts by victorchen (see all)
- 日本智慧鎖市場與Candy House團隊的日本市場進入策略 - 2018-12-22
- 日本職場文化 - 2018-09-01
- 日本履歷與面試 - 2018-09-01
Mark Chih
2013-03-22 at 21:33:34JIT的缺點在於庫存的壓力變成在零件厰商上, 而且供應鏈需要高度的整合。 如果一個環節有錯誤的話, 完成品的schedule就會被打亂
311大地震的時候日本車廠就收到不少的影響
Victor Chen
2013-03-25 at 08:07:11Mark可以cover的範圍真的很廣耶!
Yachuan Liang
2013-03-29 at 07:52:55為了證明我MBA的學費沒白花, 我也來發表一下意見好了.
從財務的角度(Working Capital)來看, JIT避免了累積存貨導致資金無法動用, 畢竟存貨都是還沒變現的成本, 更別說還要租倉庫堆放. 很多公司死掉都是資金周轉不靈.
從策略的角度來看, JIT把傳統Ford的推(Push)政策轉成消費者為導向的拉(Pull)政策, 某產品直到下游有訂單出現時才要生產, 而不是生產一堆賣不掉的垃圾硬要推給客戶.
此外, Toyota的Lean management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我非常喜歡Operational Management, 如何改善績效節省成本等等, 可惜的是我不喜歡在工廠工作 :P.
Yachuan Liang
2013-03-29 at 07:52:55為了證明我MBA的學費沒白花, 我也來發表一下意見好了.
從財務的角度(Working Capital)來看, JIT避免了累積存貨導致資金無法動用, 畢竟存貨都是還沒變現的成本, 更別說還要租倉庫堆放. 很多公司死掉都是資金周轉不靈.
從策略的角度來看, JIT把傳統Ford的推(Push)政策轉成消費者為導向的拉(Pull)政策, 某產品直到下游有訂單出現時才要生產, 而不是生產一堆賣不掉的垃圾硬要推給客戶.
此外, Toyota的Lean management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我非常喜歡Operational Management, 如何改善績效節省成本等等, 可惜的是我不喜歡在工廠工作 :P.
Victor Chen
2013-03-29 at 07:58:37這是為什麼你選擇去瑞士的原因嗎?
Victor Chen
2013-03-29 at 07:58:37這是為什麼你選擇去瑞士的原因嗎?
Mark Chih
2013-03-29 at 12:11:29MBA不錯啊, 只是要有對的expectation XD
Mark Chih
2013-03-29 at 12:11:29MBA不錯啊, 只是要有對的expectation XD
freewind
2013-03-31 at 21:10:57喝~看完這篇,突然想起最近我在工作上常常感受到的“文化衝突”…..雖然人在台灣,但畢竟是在日商工作,很多工作上的習慣跟觀察到的現象真的,跟以前感受到的完全不同!有時跟朋友聚餐聊到這些,大家都覺得很驚奇,或許,再過一陣子,又會有其他不同的感想吧?(笑)
freewind
2013-03-31 at 21:10:57喝~看完這篇,突然想起最近我在工作上常常感受到的“文化衝突”…..雖然人在台灣,但畢竟是在日商工作,很多工作上的習慣跟觀察到的現象真的,跟以前感受到的完全不同!有時跟朋友聚餐聊到這些,大家都覺得很驚奇,或許,再過一陣子,又會有其他不同的感想吧?(笑)
Victor Chen
2013-04-02 at 22:29:34呵~~我也覺得自己愈來愈日本化了^^
Victor Chen
2013-04-02 at 22:29:34呵~~我也覺得自己愈來愈日本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