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到日本的距離,他隔了一個非洲:海德的職涯規劃

從事國際人資這份工作,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能遊走在換日線上,看著不同國家、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回回,種種與人的接觸都是難得的機緣。

最近遇到的故事,剛好連結上最近發表的【如何自我分析?─ 職涯規劃基礎的最後一磚】,沉思過後決定把他寫下,或許能透過真實故事的分享,讓大家有更進一步的理解與參考。

一位曾想到日本工作的台灣男孩,在四處碰壁後落腳在非洲,最後被日本的企業邀請以主管身份加入日本企業團隊。

在非洲的海德,他的故事要從高中開始說起──

高中時期的熱血,引導著現在職業發展的方向。2010年曾鬧得沸沸騰騰的白海豚事件,啟發海德對「社會責任」的課題開始全力關注,並投身參與多項探討社會責任的活動。在參與這些活動當中,領會到環境改善的議題,需要龐大的力量一起解決與改變,如果可以影響大集團企業一同參與的話,勢必帶來更大的影響力。這樣的一個念頭,讓他決定更深入地探討有關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的領域。

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他發現了日本是一個實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好模範,並給自己下了目標,決定找日本企業作為他大學實習企業的對象。

還是大學生的海德,透過日本企業Seiko Epson Corporation的研習機會,研究CSR、如何兼顧當地社區關係、投資人關係,以及社會觀感等種種不同的領域。

在大學四年期間,海德還專研農業相關情報,舉辦了中山大學日語讀書會,促進與日本和各國交換生的交流,同時做了個小小的農業創業計畫,這一連串的行動讓他對大學畢業後往日本發展的心意更加堅決。他的決定很簡單,以產業別為優先,第二才以職業別做次要決定。

到處碰壁的日本求職過程

海德回憶起當時的求職過程,幾乎花上全部的積蓄,投了50多家履歷,參加了N場就職說明會,但就是沒有獲得任何目標企業的錄取機會。但透過自己的network,多方努力與嘗試,最終得到了前往非洲工作的邀約。許多反對的聲音下,他決定放手一搏,前往被大家印象嫌棄的 「危險的非洲」發展。

關於他在非洲的歷險記,大家可以參考他的海德頻道專欄 ,這邊我想強調的是,海德決定非洲的原因主要是跟環境研究有關,雖然身邊的人極力的反對,但是他給自己的職涯規劃是從冷門的地方著手,先卡位,再進階。  

他雖然到了資源缺乏的非洲,仍不忘初衷,處處靠著自己的耕耘努力,找出需要的東西,繼續建立未來要走的規劃。海德不放過任何一個社交機會,主動參與所有活動,在酒吧找陌生人攀談,就這樣漸漸的培養出獨立、溝通與交涉等能力。他善用了各項資源,建立自己在非洲的所有人脈,透過有趣的多元化的network管道在非洲累積了一些名號。順利地將名聲傳到了日本企業的耳裡。因緣際會下,日本企業需要尋找社會企業責任的主管,希望海德能夠赴日擔任相關職務,並分享在非洲的寶貴經驗。

從來沒有想過要去非洲,但卻為自己殺出一條路。雖然第一步落腳非洲,但他給自己的職涯規劃從未停滯,也順利的完成30歲前給自己設定的目標。

這次特別寫出海德的故事,主要是要協助大家思考職涯規劃的步驟:

人資的工作,最常聽到大家抱怨對目前的工作完全沒有目標、對於未來很茫然,是否應該留職停薪出國進修等。剛好最近跟一位國際教育機構的總監聊上這個話題,他也點出了現在有很多不快樂的工作人,原因是他們無法找到工作的熱忱。而熱忱要從何而來?他在國際論壇中發表指出,你必須為自己的興趣而工作,你才能夠找出更進一步的動力。為了興趣與工作的結合,你的選擇是勇氣跨出那一步,還是依然停在原本的position裡怨天尤人怪自己錯過呢?

他所說的話對應著海德的職涯規劃案例。海德清楚的分析自己想要做的事,一步一步的為自己開拓出有規劃性的職涯人生。 而他為自己所訂下的第二階段目標:荷蘭,瑞典,東協,日本等國家,是因為這些國家都是農業貿易經理人的主要大國,可以適合繼續他的研究和發展。

人資小結語:

從學生時期的種種興趣與專長當中,思考自己的未來性對相應職場。若已是過了學生時期的你,定好一個目標後,將自己的職涯規劃當作專案來經營。學習分析自己的性格+興趣、積極尋找相關領域的資料及推敲未來性。將冷門與熱門的管道同時放在一起研究路線,積極地去查證資料與分析,而非人云亦云的在網路上當一名伸手牌,將查證及分析後的路線作好評估後再去落實,或許一開始無法如願地進入首選志願,但仍是可以繞一圈遠門再回到初衷的路線的。

關於作者: Sandy Su (Sandy Su’s Recruitment Note)

Facebook: Sandy Su Global Career Exp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