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媽媽們的慰藉 – 駐日台灣親子交流會

除了拿工作簽證之外, 在日的台灣人也有很多人是用依親簽證的。 他們通常是為了家庭的決定而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 對日本的生活不熟悉, 也不見得對日本文化有特別的憧憬, 再加上語言的門檻, 也會很多的努力才能調適。 這次有機會透過駐日台灣親子交流會的管理員介紹,訪問到一些各種家庭原因來到日本的台灣媽媽們, 也獲得他們的許可把我們聊天的內容分享給大家。

成立交流會的契機是管理員之一的 Nana 因為先生就業原因而決定全家搬來日本。 當時有一對學齡的兒女, 除了自己的生活適應之外還需要解決兒女在日本的就學問題。 當時網路上雖然資訊不多, 但是還是找到了一些前輩分享他們日本的生活育兒經驗。也因為這樣,Nana 覺得自己累積的資訊可以幫到其他有相同疑問的媽媽們, 就在 2011 年就開了一個 facebook 交流會,主要分享台灣媽媽在日本需要的生活資訊。 到了今年也已經有 800 多個位成員,大多數都是有學齡前或是小學生的父母, 也有一些年紀比較大, 甚至兒女已經是大學生的前輩。 夫妻構成有台日/台台/和其他國家的組合,也會有定期的舉辦一些聚會或是活動分享來互相交流資訊。

這次的聊天中, 我們討論了許多對於小孩子的教育和父母(尤其是媽媽)在日本如何適應的話題

13579746_1215202831858134_1846253642_o

懷孕前後的不同概念

在異鄉生小孩, 很多先入的概念都會被打破。 日本沒有坐月子的概念, 一般日本夫妻生小孩的時候也會傾向把太太送回娘家待產。 再加上待產和生產需要跟醫生溝通, 和台日醫生對生產想法的不同 (日本醫生推薦自然生產, 所以對孕婦體重的控管比較嚴格。能主動剖腹生產,或是打無痛分娩醫院也不多。 日本傾向對胎兒不做先前的疾病/基因缺陷篩選, 所以羊膜穿刺等等的檢查也不會主動做), 不少台灣媽媽都會選擇回台灣待產和生產, 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下比較安心。

 

日本教育的潛規則

當小孩子到了學齡, 就需要了解和適應日本的教育制度。 日本不同地區的教育系統其實有少許差別。 除了一般的公立/私立日本學校制度之外, 也有華語或是其他的國際學校路線可以考慮。 但是學校有很多潛規則是不進去不會知道, 一開始會讓台灣媽媽無所適從。 譬如有些幼稚園必須幫小孩準備自己做的名牌,毛巾等等。 或是小學必須參與學校的家長會(PTA)或是自己做便當 (日本學校沒有保溫箱, 所以媽媽都要早上起來做當天的便當)。 甚至去參加一些學校的聚會時, 也會有暗默的服裝code。 這些都是需要去多花心思注意的。

 

如何持續中文學習

在一般日本的環境裡, 能聽到其他語言的機會不多, 再加上同儕都只講日文, 如果家裡父母也是用日文溝通, 小孩子很快就不會有動力去學習中文。 如果希望小孩子能有足夠的中文能力時該怎麼辦? 大家討論之後其實重點就是如何建立和維持一個中文環境。譬如父母單方跟小孩子講話的時候一定用中文, 在家裡規定一定的中文學習時間,或是讓小孩子有多一點機會回去台灣接觸台灣的文化。 甚至可以加入東京的台灣華語學校, 在一般的學校環境裡也可以繼續學習中文。

 

小孩子的自我認知

當小孩子再年長一點,進入青春期之後, 自己的情緒跟想法慢慢成熟, 也將會面臨一些新的課題。日本是一個文化同質性很高的社會, 常常不只是日文需要流利, 在行為/表象還要符合日本主流大家才能被認同。 在多愁善感的青春期時和同儕相處會更凸顯出這個現象。 再加上台灣在國際上的定位, 遇到了兩岸的話題也會有有理說不清的時候。 那時候小孩子就會面對了一個根本的問題: 我從哪裡來, 我到底是誰? 這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會因孩子的情況不同而有不同的反應。 但是這都是小孩子自我探索的必經過程。

 

職涯或是育兒的抉擇

台灣是一個非常習慣雙薪家庭的社會。 父母上班, 同時利用家裡或是社會的資源去照顧小孩是一個主流的選擇。 但是在日本卻是相反,一般媽媽在結婚或是生小孩之後會選擇以家庭為重。 利用社會的資源照顧小孩的選擇也是比較少。雖然日本有慢慢的在轉換這個觀念, 現況對於台灣媽媽來講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所以有了小孩之後, 第一個要面臨的問題是該如何在職涯和育兒兩邊找出一個平衡。 很多人會因為公司的要求和育兒的要求中有衝突, 最後不得不放棄工作。 但是其實除了想辦法找一個適合育兒的公司之外, 很多媽媽也選擇了不同的方法去延續自己的職涯。譬如自己創業, 或是以自己的興趣或專業能力去嘗試新的活動。 這也是可以給有一樣煩惱的媽媽們的一個新思考方向。


13552602_1214714108573673_1042899206_n

在一個沒有辦法發揮自己能力的環境裡, 媽媽們常常會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很多事在台灣能做卻在日本沒有辦法,累積的壓力不能宣洩的話會有很多負面的影響。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在台灣要找“標準答案”的壓力很大。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應該工作, 結婚, 生小孩, 回去工作賺錢, 等等。。。 但是答案一定只有一個嗎?到了日本這一個不同的環境, 或許也需要去找到日本的”標準答案”, 但這也是一個新的機會, 讓大家去找尋只屬於自己的答案,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從哪裡來? 我到底是誰?我要做什麼? 這些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除了生活上的資訊,Nana 和其他駐日台灣親子交流會的管理員也希望提供一個平台讓媽媽們互相扶持, 找出自己的一片天。 如果有台灣媽媽 (或是爸爸) 想要加入這個社團, 可以到這裡申請入會, 提供簡短的自我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