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經驗跟心得

我認為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允許一個人只靠一個工作去生活一輩子了。 產業發展跟淘汰的速度加快, 能保障一個人可以做到退休的產業已經越來越少 相對的, 我們這一輩對生活基本需求沒有太大的煩惱, 也應該要肯為自己的理想跟目標去嘗試, 找出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我認為轉職已經是大家需要準備的技能而很現實的是, 我們想做的事情不見得在我們住的國家有機會。  所以到別的國家挑戰也是一個選擇。  雖然我現在在日本工作, 其實之前也有在別的國家工作過。 也就藉著這個機會, 提供一些我轉職的經驗跟心得給大家參考

1. 加拿大-> 台灣

我國中的時候就移民到加拿大。 升上大二要選專修的時候, 在電腦, 商科, 跟日文三個中間煩惱了很久。 最後決定主修電腦, 副修商。 畢業之後覺得對資料方面的應用很感興趣。 所以又拿了一個資料庫管理的證照。

準備找工作的時候正是第一次網路泡沫破掉的時期。 第一份工作也找了快半年, 才找到一個網路創業的公司裡面做technical support。 那時候做了半年之後就決定換工作, 一是公司本身的狀況不好, 進來的幾個月就已經換了好幾次經營方向。 二是做的事跟我想做的資料庫差距有點大。 中間也有去美國矽谷/西雅圖丟履歷表, 可是都沒有機會。 最後就決定回台灣看看。(我離職之後3個月公司就被併購掉了… 不是賺錢的那種 XD)

2. 台灣 –> 美國

回到台灣之後第一個interview就被錄取, 不到2個禮拜就上工。 那個公司是做伺服器服務的, 新開了一個訓練班, 想做職後訓練的生意。 那時候應該是看上我的資料庫證照, 想訓練我做講師。 一進去幾個禮拜開始覺得不太對勁。 進去之後就是拼命唸書考Java證照跟準備開班。 評估了一下自己的斤兩, 雖然考試對我來講不是很困難的事, 但是自己的實務經驗基本上是0, 怎麼算都不覺得我可以教的了那些上班多年的老鳥。 如果再呆下去, 我也不認為短期內會有機會上線。 雖然很對不起公司跟老闆, 但是最後不到一個月我就決定辭職, 再重新找工作。

第二次找工作就比較謹慎, 花了幾個月找比較適合自己的公司。 最後到了一個網路影音的公司做資料庫管理。 第一次有機會碰自己想碰的東西, 真的是很興奮。 幾個月就做了很多事, 還有機會重新設計已經上線的資料庫。  不過中間因緣際會有人介紹, 跟一個做金融系統的公司面試, 發現他們也在找資料庫管理的人, 而且在碰那個時候很新奇的金融晶片卡。 最後也是掙扎了一個禮拜, 最後還是決定遞辭呈。 在台灣3個月裡面就換了3次工作

之後在這個公司做了快4年, 也漸漸感受到了自己跟公司的極限。 一是公司的規模已經不小, 但是要在往上一步是有困難。 二是自己也知道做資料庫是需要玩更大更複雜的系統, 而且技術力來講我也是很普通而已。 所以又在思考下一步。 最後決定去美國念MBA, 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準備考試/申請/面試, 最後到了美國西岸念兩年制的MBA

3. 美國 –> 日本

在美國念MBA, 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就是就職活動。 那時候其實我也沒有特別設定什麼公司, 只有大方向是想要找跟高科技有關, 看到喜歡的就試試看。 結果也是因緣際會發現一個能在日本實習的機會。 經過兩輪的interview, 最後被選上。 我自己的評估被選上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我金融晶片卡的經驗,跟我大學學的蹩腳日文。第一年的暑假實習結束之後, 公司就決定再找我回去做全職。 所以從MBA畢業到現在5年多, 我就一直在日本做事。

4. 轉職心得

以我自己的經驗跟觀察, 到現在歸納出了幾個心得:

保持危機意識:  在工作的同時, 也要不斷主動的觀察市場。 可以藉著這個機會來評估自己的競爭力, 跟現在市場上的需求有什麼差別跟需要加強什麼。 真的要轉職的時候也可以減少準備的時間。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從小到大的經驗, 其實如果找到對的角度的話, 都是可以利用在找工作或是轉職上的。 單一的經驗可能每個人都有, 但是幾個不同的經驗結合起來就是自己的獨特性。 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可以發揮自己長處的工作, 跟能把自己的獨特性表達出來。

準備主案, 副案, 副案的副案: 當然有可能因為某些因素沒辦法直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 但是如果可以自己分析想要什麼跟缺什麼, 也可以考慮局部漸進的方法, 先找一個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工作, 之後再挑戰。

即使我很喜歡我現在的工作, 但還是會不時的評估自己的現狀跟計劃。 希望這個想法可以幫到一些想要有新挑戰的人

Tags: